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0475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语文 4.1.2《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5教案 苏教版必修4.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2 寡人之于国也 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四)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的意义,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翻译。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思想,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 二板书课题,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 学生结合注释及

2、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正音 王好(ho)战弃甲曳(y)兵不可胜(shng)食 数(c)罟(g)不入洿(w)池衣帛(b) 鸡豚(tn)狗彘(zh)之畜(x)谨庠(xing)序之教 孝悌(t)之义然而不王(wng)者 涂有饿莩(pio) 2学生各自朗读 3学生齐读 4指名朗读 5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2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

3、 2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能作口头翻译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疏通词句,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2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教学步骤: 一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 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则:表示假设,如果就 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动用法死:形容词作名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树、衣:名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王:名词作动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名词

4、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 3内容讨论: 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小组讨论后交流) 战国时代,个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池,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孟子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他的“仁政”思想。 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望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好,但孟

5、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君好不了多少。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文章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王道之始”,一是“王道之成”。 “王道之始”要采取哪些措施?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孟自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有里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这有什么作用? 二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完成课本练习三 2固定句式 完成练习四 3通假现象 学生自行归纳 三总结全文 1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结构严谨善用比喻气势充沛 2学生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语文大视野同步阅读训练8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