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9639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2.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旧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素材刺史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秦朝设御史台,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供内廷差遣,又握有监察行政官吏之权。西汉初,承袭秦制。至汉武帝时,就建立一套严密的监察系统,表现在: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巡视以监察郡县长官;采用“以小驭大”的原则,位卑而权重,派用秩六百石的刺史去监察二千石的郡守,是典型的例子;制定对地方监察的“六条”标准,包括住房超标、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以权代法、制造冤狱、任人唯亲、纵容子弟为非作歹、收受贿赂等内容。这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借鉴。不过,封建的监察机构本身是

2、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自外于官僚主义的种种恶习,也不可能摆脱官僚制度弊病的制约,从而导致监察部门的腐败,这是必然。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部)西汉初,郡、国并存。郡直属中央,王国的独立性较大。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这样,郡、国基本上是一样的。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削减王国封地,增设若干内郡,又开疆拓土,增设若干边郡。全国约有一百二十多个郡国,都由中央直辖。公元前106年,除近畿7个郡以外,他把全国郡国分为13州(部),每部置一刺史,监察该部的官吏和强宗豪右,定为常制。13部中有11部采用了禹贡和职方里的州名,都称某州刺史部。习惯上以一部为一州,合称13州。据汉

3、书地理志载,共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等13个刺史部。附益之法附益之法,简称附益法,是汉代法律名,汉武帝时制定。汉书诸侯王表:“作左官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又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和非法活动。察举和征辟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朝主要采用“察举”和“征辟”两种方法来选拔官吏。所谓“察举”,是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定期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朝廷。这些被推荐的人,经过考核授予不同的官职。“察举”之外,皇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人来做

4、官。由朝廷征聘为朝廷官员的,称为“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属官的,称为“辟”,或称“辟除”。因此称为“征辟”。孝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孝廉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科目之一。凡是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人,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就是孝悌的人,“廉”就是廉吏。例如二十四孝中的孝子郭巨(今属山东长清人)“为母埋儿”的故事说:东汉时,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得。”这种残酷的“愚孝”,当时被渲染为大孝至孝的典型,郭巨遂被荐举为孝廉。后来,所谓以封建伦理为标准,实际上多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以图被荐举孝廉入仕,博取高官厚禄。例如邓禹一家,“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