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9613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重点班开学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1.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2.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A.不承认文化的

2、经济价值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两组关系,就必须(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4.“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互联网高度发

3、达的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这说明(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A. B. C. D.5.澳门第十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与江西省政府合办。借助这一平台,赣澳两地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根情谊更加深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上述材料( )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A. B. C. D.6.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

4、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说明A.博采众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B.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只有以经济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D.科学技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7.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

5、受到生命中的一切体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A. B.C.D.8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如图),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A. B. C. D.2017年11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明普对中国进行

6、国事访问。据此回答910题。9.在特明普访华其间,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控的中文秀,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等歌曲,她也因此成为中美友好的小使者。秀中文在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时发挥独特而奇妙的作用,使中美外交在严肃的政治之外,多了趣味性和文艺范。这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中美文化交流上了新台阶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当代中国的文化引起美国人的广泛认同A. B. C. D.10.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院藏的珍品文物、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工艺、借助新技术的文物修复技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参观故宫期间不时驻足凝望、仔细品味,并发出由衷赞叹。这说明中国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文化氛围时

7、刻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科学技术革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A. A B. C. D. 11.如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形象。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A.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内容B. 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C.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12.中国在向西方高度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都是我们同西方IT公司打交道时回避不了的考虑。可以支持

8、上述观点的有新兴传媒是某些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需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需要保障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A B C D13.同样是写梅,有“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雅士之梅的丰姿;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寒士之梅的品质;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战士之梅的傲骨,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这些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脱离物质载体的精神标识“梅”的高洁坚强品格,与自强不息的

9、中华民族精神相得益彰发扬“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有利于鼓舞人们追求高尚道德A. B. C. D.14.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A B C D15.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

10、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福建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又改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为此,我们应该开发文化旅游,打造世界遗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留住文化记忆,创新世界遗产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加强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把脉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民族性A. B. C. D.1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D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否定17、20

11、00多年前,韩非子就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思想,但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社会里,人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非常有效,法律思想不可能成为主流思想。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价值判断日趋多元,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治管理模式与之难以相容,无从维系下去。这表明 (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A. B.C. D.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

12、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A B C D19、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A幸福感是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B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C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D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21.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

13、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66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在于:(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的各个方面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B C D22.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 ) 倡导主流意识形态

14、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领导权 A B. C D23.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这个观点属于_的观点。(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4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英语考试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满分由150分减为100分。对此,多数老师表示赞成,亦有部分老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人们对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