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49609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 工作任务:,了解各类型干燥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理解干燥的基本方式、机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对流干燥的计算;,干燥的基本知识,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干燥器的计算,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一、干燥器的结构,二、干燥器的应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由于被干燥物料的形状和性质不同,生产规模或生产能力也相差较大,对干燥产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所采用干燥器的型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常见的对流干燥器,(二)干燥器的选择,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1)箱式

2、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2)喷雾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3)气流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4)流化床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5)转筒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6)耙式真空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7)洞道式干燥器,(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2)湿物料的干燥特性,(3)处理量,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4)回收问题,(5)能源价格、安全操作和环境因素,(1)被干燥

3、物料的性质 选择干燥器的最初方式是以被干燥物料的性质为基础的。选择干燥器时,首先应考虑被干燥物料的形态,物料的形态不同,处理这些物料的干燥器也不同。,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2)湿物料的干燥特性 湿物料不同,其干燥特性曲线或临界含水量也不同,所需的干燥时间可能相差悬殊,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干燥器。故应针对湿物料的湿分的类型(结合水、非结合水或二者兼有); 初始和最终湿含量;允许的最高干燥温度;产品的粒度分布;产品的形态、色、光泽、味等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3)处理量 被干燥湿物料的量也是选择干燥器时需要考虑的

4、主要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处理量小,宜选用厢式干燥器等间歇操作的干燥器,处理量大的,连续操作的干燥器更适宜些。当然,操作方式并不是生产能力的唯一因素。,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4)回收问题 干燥过程的回收问题主要是指: 粉尘回收; 溶剂回收。,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5)能源价格、安全操作和环境因素 为节约能源,在满足干燥的基本条件下,应尽可能地选择热效率高的干燥器。若排出的废气中含有污染环境的粉尘或有毒物质,应选择合适的干燥器来减少排出的废气量,或对排出的废气能加以处理。此外,在选择干燥器时,还必须考虑噪音问题。 干燥器的最终选择通常将在

5、设备价格、操作费用、产品质量、安全及便于安装等方面提出一个折衷方案。,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1)箱式干燥器,多应用在小规模、多品种、 干燥条件变动大,干燥时间长的场合。如实验室或中间试的干燥装置。,(2)喷雾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适用于士林蓝及士林黄染料等。,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3)转筒式干燥器,主要用于处理散粒状物料,亦可处理含水量很高的物料或膏糊状物料,也可以干燥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物料。,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

6、应用,(4)流化床干燥器,适用于处理粉粒状物料,而且粒径最好在30-60m范围。,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5)气流式干燥器,适宜于干燥热敏性物料或临界含水量低的细粒或粉末物料。,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6)转筒式干燥器,主要用于处理散粒状物料,亦可处理含水量很高的物料或膏糊状物料,也可以干燥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物料。,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干燥的基本知识,一、对流干燥的方法,二、空气的性质,三、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四、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一、 对流干燥的方法,湿空气经加热后进入

7、干燥器,气流与湿物料直接接触,沿空气行程其温度降低,湿含量增加,废气自干燥器另一端排出。,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物料表面温度i低于气相主体温度t,因此热量以对流方式从气相传递到固体表面,再由表面向内部传递,这是个传热过程;固体表面处水气压 Pi高于气相主体中水气分压,因此水气由固体表面向气相扩散,这是一个传质过程。可见对流干燥过程是传质和传热同时进行的过程 。,干燥过程中压差(p-pi)越大,温差(t-i)越高,干燥过程进行的越快,因此干燥介质需及时将汽化的水汽带走,以维持一定的扩散推动力。,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二、空气的性质,1.湿度H 湿度

8、H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质量之比。 (1)定义式,(2)以分压比表示,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3)饱和湿度Hs 若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恰好等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此时的湿度为在该温度下空气的最大湿度,称为饱和湿度,以Hs表示。,由于水的饱和蒸汽压只与温度有关,故饱和湿度是湿空气总压和温度的函数。,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2.相对湿度 当总压一定时,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v与一定总压下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 定义式:,=1(或100%),表示空气已被水蒸汽饱和, 已无干燥能力。,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

9、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 H、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见,对水蒸汽分压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湿空气,若温度愈高,则Ps值愈大,值愈小,干燥能力愈大。, 意义:相对湿度表明了湿空气的不饱和程度,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3.湿比热CH 定义:将1kg干空气和其所带的Hkg水蒸气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简称湿热。 CH=Ca+CvH=1.01+1.88H kJ/kg干空气,4.焓I 湿空气的焓为单位质量干空气的焓和其所带Hkg水蒸汽的焓之和。 计算基准:0时干空气与液态水的焓等于零。 kJ/kg干空气,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5

10、.湿空气比容H 定义:每单位质量绝干空气中所具有的空气和水蒸汽的总体积。,由上式可见,湿比容随其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大。,6.露点td (1) 定义:一定压力下,将不饱和空气等湿降温至饱和,出现第一滴露珠时的温度。,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套管换热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2)计算,计算得到 ,查其相对应的饱和温度,即为该湿含量H和总压P时的露点 。,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7.干温度t、湿球温度tW (1)干球温度t:在空气流中放置一支普通温度计,所测得空气的温度为t,相对于湿球温度而言,此温度称为空气的干球温度。 (2)湿球温度tW:如图5-9所示,用水润湿纱布包裹

11、温度计的感湿球,即成为一湿球温度计。将它置于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流动的空气中,达到稳态时所测得的温度称为空气的湿球温度,以tW表示。,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当不饱和空气流过湿球表面时,由于湿纱布表面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在湿纱布表面和气体之间存在着湿度差,这一湿度差使湿纱布表面的水分汽化被气流带走,水分汽化所需潜热,首先取自湿纱布的显热,使其表面降温,于是在湿纱布表面与气流之间又形成了温度差,这一温度差将引起空气向湿纱布传递热量。,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沉浸式蛇管,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一稳态温度,即湿球温度。经推导得:,实验表明:当流速足够大时,热、质传递

12、均以对流为主,且kH及都与空气速度的0.8次幂成正比,一般在气速为3.810.2m/s的范围内,比值/kH近似为一常数(对水蒸汽与空气的系统,/kH=0.961.005)。此时,湿球温度tWw为湿空气温度t和湿度H的函数。,注意:a湿球温度不是状态函数;b在测量湿球温度时,空气速度一般需大于5m/s,使对流传热起主要作用,相应减少热辐射和传导的影响,使测量较为精确。,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沉浸式蛇管,(1)定义:绝热饱和过程中,气、液两相最终达到的平衡温度称为绝热饱和温度。,8. 绝热饱和温度tas,不饱和空气在与外界绝热的条件下和大量的水接触,若时间足够长,使传热、传质趋于平衡,则最终空气

13、被水蒸汽所饱和,空气与水温度相等,即为该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2)计算: 此时气体的湿度为tas下的饱和湿度Has。以单位质量的干空气为基准,在稳态下对全塔作热量衡算: 或,上式表明,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tas是空气湿度H和温度t的函数,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也是湿空气的性质。当t、tas已知时,可用上式来确定空气的湿度H。,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比较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绝热饱和温度tas及露点td可以得出: 不饱和湿空气: ttw(tas)td 饱和湿空气: ttw(tas)td,第五章 干燥操作

14、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例9-1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 C。试求:(a) 湿度;(b)水蒸汽分压p;(c) 露点td; (d) 焓。(e) 如将500kg/h干空气预热至117o C,求所需热量; (f) 每小时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 解 P=101.3kN/ , 50%,t=20o C,由饱和水蒸汽表查得,水在20 oC时之饱和蒸汽压为ps=2.34kN/m,(a)湿度,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b)水蒸汽分压,(c)露点td 露点是空气在湿度或水蒸汽分压p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可由p=1.17

15、kn/ 查饱和水蒸汽表,得到对应的饱和温度td=9OC。,(d)焓,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e)热量,(f)湿空气体积,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三、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1、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结合水分 包括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物料内毛细管中的水分、及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于固体物料之中的水分等。 这种水分是籍化学力或物理化学力与物料相结合的,由于结合力强,其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致使干燥过程的传质推动力降低,故除去结合水分较困难。 非结合水分 包括机械地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水分,如物料表面的吸

16、附水分、较大孔隙中的水分等。,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物料中非结合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弱,其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因此,干燥过程中除去非结合水分较容易。,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定的某物料的平衡曲线,将该平衡曲线延长与 =100%的纵轴相交,交点以下的水分为该物料的结合水分,因其蒸汽压低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交点以上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2、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平衡水分 物料中所含有的不因和空气接触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的水分,这种恒定的含水量称为该物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用X*表示。,自由水分 物料中超过平衡水分的那一部分水分,称为该物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自由水分。 若平衡水分用X*表示,则自由水分为(X-X*)。,第五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