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749509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0.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e Regional Anatomy,Chapter 4 The abdomen,1,Section 1 The Summary,一、境界与分区,上界: 剑突、肋弓、第11、12肋下缘至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即胸廓下口。,(一)境界,2. 下界: 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襞、髂前上棘、髂嵴、髂后上棘至第 5 腰椎棘突的连线。,2,(二)分区,1. 九分法:4 线,9 区。,上横线为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下横线为两侧髂结节的连线(髂嵴、髂前上棘);,两纵线为经腹股沟韧带中点(腹直肌外缘)的垂线。,腹上区、脐区、腹下区、左右季肋区、腰区、髂区,右季肋区,左季肋区,腹上区,腹中区,

2、腹下区,右腰区,左腰区,右髂区,左髂区,2.四分法:2 线, 4 区。,经过脐的水平、垂直线。 左上腹、右上腹、 左下腹、右下腹。,右下腹,左下腹,右上腹,左上腹,3,附:腹膜及腹膜腔,二、表面解剖(自学),腹膜:薄而光滑的浆膜。 分为覆于器官外表面的脏层 与衬于腹壁内表面的壁层。,腹膜腔:为腹膜脏、壁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腹腔:由腹壁、膈和盆隔围成的腔,内衬腹内筋膜。,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内位:器官几乎全被腹膜包被。,间位:器官大部被腹膜包被。,外位:器官只有小部被腹膜包被。,4,下腹部(脐平面以下)的层次:,Section 2 Anterolateral Abdominal

3、Wall,除脐和腹股沟附近的皮肤外,其它部位移动性较大。可移植。,一、层次结构,(一)皮肤:,(二)浅筋膜 :,Camper,Scarpa,Colles,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肪;,深层为膜样层,称Scarpa筋膜。,后者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附着于阔筋膜,在中线附着于白线,并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连。,浅筋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5,1. 浅动脉,腹壁浅A,旋髂浅A,胸腹壁V,腹壁浅V,(1)腹壁浅动脉:起自股动脉,越过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走向脐部。,2. 浅静脉,(1)胸腹壁静脉: 汇入腋静脉;,(2)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注入大隐静脉。,脐周静脉网:参与上、

4、下腔V系和门腔V系吻合(附脐静脉) 。,(2)旋髂浅动脉:起自股动脉,走向髂前上棘,分布于腹前外侧壁下外侧份。,附脐V,除肋间后A的分支外,主要有:,此两血管常用于带蒂皮瓣移植。,旋髂浅V,6,为肋间(肋下)神经的皮支。其中,前皮支自腹直肌表面穿出;外侧皮支在腋中线附近穿出。,3. 浅淋巴管,同静脉。脐平面以上注入腋淋巴结,脐平面以下入 腹股沟浅淋巴结。脐周者借肝圆韧带与肝的淋巴管相通。,4. 皮神经,节段分布:第六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第八分布于肋弓平面,第十神经分布于脐平面,第一腰神经分布于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上方的平面。,前皮支,外侧皮支,T6,T8,T10,L1,7,(三)肌层,1.

5、 腹直肌: 为上宽下窄的多腹肌,表面有35条腱划。,腹直肌,腱划,腱划与前鞘紧密愈着,内有血管。,腹壁上血管,腹壁下血管,腱划与后鞘之间不愈合,可移动,其间有腹壁上、下血管。,锥状肌:位于腹直肌下端的前内侧,不恒定。,锥状肌,8,位于腹壁浅层,肌纤维斜向内下,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附近移行为腱膜,覆盖腹直肌。,2.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结构:,(1)浅环: 为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分内、外两脚。,(4)耻骨梳韧带:为腔隙韧带沿耻骨梳向外侧延伸的部分。,(2)腹股沟韧带:腱膜下缘增厚,向内反转,紧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3)腔隙韧带: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部分纤维向后下

6、方反转,附着于耻骨梳内侧端。,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股沟韧带,9,3. 腹内斜肌,4. 腹横肌,在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斜向内上。腱膜内侧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在腹内斜肌的深层,肌纤维横行。腱膜构成腹直肌后鞘。,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形成的结构:,(1)腹股沟镰:两肌的下部纤维在腹直肌外缘处弓形弯曲形成的结构(联合腱/肌)。,(2)提睾肌:少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纤维随精索进入阴囊,包被在睾丸外围形成。,腹股沟镰,提睾肌,10,腹横筋膜,又称腹膜外脂肪,为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向后与腹膜后间隙、向下与盆部的腹膜外间隙相延续。下腹部因脂肪多使壁腹膜与腹横筋膜容易剥离。临

7、床上,膀胱、子宫等手术可在腹膜外进行。,(四)腹横筋膜:,为腹内筋膜的一部分,上连膈下筋膜,下续髂筋膜和盆壁筋膜。在腹股沟管深环处延续为精索内筋膜。,(五)腹膜外组织:,腹膜外组织,11,2. 隐窝:,(六)壁腹膜:,又称腹膜壁层。在脐以下形成五条纵行皱襞,将腹股沟韧带上方分成三对凹陷。,1. 皱襞:,壁腹膜,脐正中襞,脐内侧襞,脐外侧襞,外侧窝,内侧窝,膀胱上窝,脐正中襞:内有脐尿管索。,脐内侧襞:内含脐动脉索。,脐外侧襞:内含腹壁下血管。,(3) 膀胱上窝:位于脐正中襞的两侧。,(2) 腹股沟内侧窝:在脐外侧襞的内侧,正对腹股沟管浅环和海氏三角;,(1) 腹股沟外侧窝:在脐外侧襞的外侧,恰

8、对腹股沟管深环;,12,(2)腹壁上动脉:为胸廓内动脉的延续,行于腹直肌的后方至脐。 (3)腹壁下动脉:起自髂外动脉,先行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经腹股沟管深环内侧上行,进入腹直肌鞘,行于腹直肌的后方至脐。 (4)旋髂深动脉:起自髂外动脉,在髂前上棘处穿入腹横肌。,(七)深层的血管和神经,(5)深静脉:与动脉同名并伴行。,1. 血管:,(1)肋间后、肋下和腰动脉: 共11对(下5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4对腰动脉)。位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腹壁上A,腹壁下A,旋髂深A,13,2. 神经:,(2)髂腹下神经:由后向前走行,并逐渐浅出。分布于耻骨联合上方皮肤。,髂腹下N,(3)髂腹股沟神经:在

9、髂腹下神经下方与之平行,在腹股沟管内行于精索的前外侧,出浅环后分布于阴囊(阴唇)皮肤。,髂腹股沟N,(4)生殖股神经:在腹股沟管内沿精索后内侧走行,分布于提睾肌和阴囊肉膜。,生殖股N,(1)下六对胸神经前支: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入腹直肌后浅出。有前、外侧皮支。,14,(Surgical Anatomy of the Abdominal Wall),腹部手术切口有多种选择,总的原则是:满足手术视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肌肉神经的损伤。,一、纵切口,1.正中切口:,沿腹白线切开,是最常用的切口之一。优点:可迅速地切开腹壁而不损伤肌肉、血管和神经,且有足够的长度; 缺点:血供不足,有时愈合不佳

10、。,2.旁正中切口:,沿腹白线外侧12cm切开,纵切腹直肌前鞘,将肌拉向外侧,再切开后鞘等层次。优点:较方便、损伤少,且有足够的长度;缺点:需剥离前鞘与腱划,易出血。,3.经腹直肌切口:,沿中线外侧46cm纵切,打开前鞘、沿肌束钝性分离腹直肌、再纵切后鞘等层次。优点:愈合较好;缺点:长度受限,损伤血管神经较多时会出现肌萎缩。,15,二、斜切口,自中线,沿肋缘下23cm斜行切开,打开前鞘、切断腹直肌、再切开后鞘等层次。优点:易于显示隔下的器官(肝、胆、脾);缺点:须切断腹直肌,出血较多。,1.肋缘下斜切口:,2.其他斜切口:,包括左右下腹部及腹股沟区的斜切口。这些切口在经过腹部阔肌时,均是沿其纤

11、维方向分离,损伤少、愈合好,常用于回盲部和乙状结肠等结构的手术。,三、横切口,根据部位不同,可单侧或双侧切开。优点:切口与阔肌方向一致,张力低,疼痛小,不易裂开。缺点:损伤结构多,出血多,缝合麻烦。,16,二、局部结构,(二)腹白线和脐环: 白线上宽下窄,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交织而成,坚韧而少血管。在白线上的切口愈合较差,易发生切口疝。,(一)腹直肌鞘:前、后两层,肌外缘两层融合处形成半月线。在脐下45cm处以下,鞘仅有前层,后层留有弓状线或半环线。,半月线,弓状线,白线,脐环指脐周围的纤维组织,部分人较薄弱,在妊娠时可发生脐疝。,脐环,17,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弓状缘,腹股沟韧带,腹横筋

12、膜,联合腱,浅环,深环,(三)腹股沟管,上方为腹股沟镰的弓状下缘;,下方为腹股沟韧带。,前面有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起始部;,后面为腹横筋膜和联合腱;,浅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腹壁下血管的外侧。,1.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2. 构成:,3.开口:,深环,18,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镰,(Surgical Anatomy),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镰,耻骨梳韧带,腹股沟镰,腹股沟疝修补术,需要在疝环外结扎疝囊,即在深环或直疝三角处缝合结扎。除小儿的先天性斜疝外,通常需修复腹壁缺陷,常用以下几种方式:,1.在外侧份,将腹股沟镰经精索前方缝

13、合于腹股沟韧带;,2.在内侧份,将腹股沟镰经精索后方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以缩小深环;,3.将腹股沟镰经精索后方缝合于耻骨梳韧带。,19, 腹股沟直疝: 系疝内容物从腹壁下血管内侧(即直疝三角)向前从腹股沟管的后壁顶出,而形成直疝。疝囊在精索内筋膜之外。,(四)腹股沟三角:又称直疝三角、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斜疝,直疝三角, 腹股沟斜疝: 疝内容物由腹股沟管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浅环出管入阴囊。因此,疝囊在精索的三层被膜内。,两种疝可通过指压深环后,增加腹压,观察其是否突出予以鉴别。,直疝,20,随着睾丸的下降,壁腹膜形成鞘突,被睾丸推移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出

14、浅环进入阴囊。包被睾丸的部分,形成睾丸鞘膜,其余部分闭锁成鞘韧带。 若不闭锁,可形成鞘膜积液,如果肠管经此途径进入鞘膜腔内,称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三、睾丸下降与先天性斜疝,胚胎早期,睾丸行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中。 胚胎三个月时,睾丸下降至髂窝。 胚胎七个月时,睾丸下降至腹股沟管深环处。 出生前,降至阴囊。一年后未至阴囊,称“隐睾”。,腹膜鞘突,引带,鞘韧带,鞘膜腔,鞘膜积液,21,Section 3 The Supracolic Compartment,结肠上区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一、胃 stomach,(一)位置和毗邻,胃中度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前壁:右半

15、邻肝,左上部邻膈、左下部邻腹前壁;,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毗邻。它们构成“胃床”。,肝,膈,腹前壁,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22,1. 大网膜: 连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呈围裙状下垂,遮盖于横结肠和小肠前面。由四层腹膜折叠构成,自胃前、后壁折转至横结肠的前、后壁。,胃结肠韧带: 指前两层与横结肠愈着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部分。,(二)网膜和韧带,大网膜具有移动性,可包绕炎症病灶。,23,为连于肝门、静脉韧带裂、膈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其左侧部为肝胃韧带,右侧部为肝十二指肠韧带。,2. 小网膜:,3. 胃脾韧带: 由胃大弯左侧至脾门。,5

16、. 胃膈韧带: 由胃底后面至膈下面。,4. 胃胰韧带:由胃幽门部后壁至胰。,胃脾韧带,胃膈韧带,胃幽门管,24,(三)血管和淋巴,1. 动脉:,胃左A,胃右A,胃网膜左A,胃网膜右A,胃短A,(1) 胃左动脉: 起自腹腔干,位于胃小弯左侧半。,(2) 胃右动脉: 起于肝固有动脉,位于胃小弯右侧半。,(3) 胃网膜右动脉: 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位于胃大弯右侧半。,(4) 胃网膜左动脉 : 发自脾动脉,位于大弯右侧半。,(6) 胃后动脉: 起自脾动脉末端,经胃隔韧带至胃后壁。,(5) 胃短动脉: 起自脾动脉,经胃脾韧带至胃底。,25,2. 静脉,胃的静脉多与动脉伴行。,(6)胃后静脉注入脾静脉。,(5)胃短静脉注入脾静脉;,(4)胃网膜右静脉注入肠系膜上静脉;,(3)胃网膜左静脉注入脾静脉;,(2)胃右静脉注入肝门或肠系膜上静脉;,(1)胃左静脉注入肝门静脉;,胃左V,胃右V,胃网膜左V,胃网膜右V,胃短V,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