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9411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讲义电子教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病学讲义,绪论,明清时代-温病学的形成阶段 一、温病学术上的成就 P5 二、温病学家的贡献: 1、吴又可:瘟疫论-第一部瘟疫病专著,疠气 2、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理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作。 3、薛生白:湿热论篇-湿热病证 4、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 5、王孟英:温热经纬,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和特点,二、温病的特点 P13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三、温病的分类 P17 1、根据病因性质分类:分温热和湿热 2、根据发病初起特点分类:新感和伏邪,第二章 病因与发病,一、温病的病因 (一)温邪

2、的概念 P26 (二)温病病因学说的临床意义 P26 (三)常见温邪的致病特点 P27 1、风热病邪: 2、暑热病邪: 3、湿热病邪: 4、燥热病邪: 5、温热病邪:,(三)常见温邪的致病特点,6、温毒病邪: P29 7、疠气: P29 二、温病的发病 (三)发病类型 1、新感温病:概念及特点 P32 2、伏邪温病:概念及特点 两者的比较表:P33,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一、卫气营血辨证 1、卫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38 2、气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39 3、营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40 4、血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 P40 临床意义:P42 卫气营血辨证表 P42,第三章

3、温病的辨证,二、三焦辨证 P43 1、上焦证候: (1)邪犯肺卫:病机及主要症状 (2)肺热壅盛:病机及主要症状 (3)湿热阻肺:病机及主要症状 (4)热陷心包:病机及主要症状 (5)湿蒙心包:病机及主要症状,二、三焦辨证,2、中焦证候: P44 (1)阳明热炽:病机及主要症状 (2)阳明热结:病机及主要症状 (3)湿热中阻:病机及主要症状 (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病机及主要症状 3、下焦证候: (1)肾精耗损:病机及主要症状 (2)虚风内动:病机及主要症状,第四章 温病常用诊法,一、辨舌 (一)辨舌苔 1、白苔:观察其厚、薄、润、燥。主要有以下几种:P56 2、黄苔:主要有以下几种:P57

4、3、灰苔:辨别润燥的不同 P57 4、黑苔:主要有以下几种:P58,一、辨舌,(二)辨舌质 1、红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8 2、绛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9 3、紫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9 (三)辨舌态:辨别舌体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P59,二、验齿,(一)牙齿润燥 主要有:光燥如石、燥如枯骨、齿燥色黑 (二)齿缝流血:辨齿龈肿痛否 (三)齿龈结瓣: 主要有以下几种:P61,三、辨斑疹、白,(一)斑疹 1、形态与分布:P62 2、成因 3、诊察要点: (1)观察色泽:红活荣润为顺 (2)审视形态:P63 (3)区别疏密: (4)结合脉证: (5)重视变化:,(二)白,1、形态和分布:P6

5、4 2、成因:为湿热郁阻气分,蕴蒸于卫表。 3、诊断意义: (1)辨病证性质:为诊断湿热之邪在气分的重要依据。 (2)辨津气盛衰:“水晶” “枯”,四、辨常见症状,(一)发热 P65 (二)口渴 P66 (三)汗出异常 P67 (七)神志异常P70 (八)痉 P70 (九)厥脱 P71,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一、温病的治则 P78 三、温病的主要治法 P81 (一)泄卫透表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1 (二)清解气热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2 (三)和解祛邪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3 (四)祛湿泄热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4 (五)通下逐邪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4 (六)清营凉血法:常用的有以下

6、几种P85,三、温病的主要治法,(七)开窍醒神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6 (八)息风止痉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7 (九)滋阴生津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7 (十)固脱救逆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8 (十一)外治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8,第六章 温病的预防,三、温病的预防方法 P100 (一)培固正气,强壮体质 P101 (二)及时诊治,控制传播 P101 (三)预施药物,防止染病 P102,第七章 风温,【诊断依据】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多见 2、发病急骤,初起表现为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等肺卫症状,继而出现壮热、咳嗽气喘,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等气分证,后期多致肺胃阴伤。

7、 3、部分病例可出现神志异常等热陷心包证。,第七章 风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1、邪袭肺卫:P109 2、邪入气分:P110 (1)邪热壅肺: P110 (2)肺热腑实: P111 (3)肺热移肠: P111 (4)肺热发疹: P111,第七章 风温,3、邪入阳明:P112 (1)热炽阳明:P112 (2)热结阳明:P112 (3)胃热阴伤:P113 4、热入心包 (1)热陷心包:P113 (2)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P114 (3)心阳虚衰:P115 5、余邪未尽,肺胃阴伤 P116,第八章 春温,【诊断依据】 1、多发于春节或冬春之交。 2、本病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如突然高热、头痛、呕吐、

8、项强或神志改变等,其体征可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克氏征阳性等 3、本病极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等危重证候。,第八章 春温,【辨证论治】分型论治 1、发于气分、营分:P125 (1)气分郁热 :分 热郁胆腑、热郁胸膈、热灼胸膈 P125 (2)热灼营阴 :P126 (3)卫营同病 :P127 2、阳明热炽: (1)热灼津伤 :P127 (2)热结肠腑 :P127,第八章 春温,3、热燔气营(血) (1)气营(血)两燔:P129 (2)热盛动血:P130 (3)热与血结:P130 4、热盛动风:P131 5、邪陷正衰:P132 (1)热闭心包:P132 (2)内闭外脱:P132

9、(3)阳气暴脱:P133,第八章 春温,6、热灼真阴 (1)真阴亏损: P133 (2)阴虚风动: P134 (3)阴虚火炽: P135 7、邪留阴分: P136,第九章 暑温,【诊断依据】 1、本病多发于夏末秋初,有明显的季节性。 2、本病起病多急骤,初起较少卫分过程,发病即见高热、汗多、烦渴、脉洪等暑入气分、里热炽盛的症状。即叶天士说的“夏暑发自阳明”。 3、病程传变迅速,变化较多,可有化火、生痰、生风等病理变化,极易产生津气欲脱、暑热闭窍、化火动风、伤络动血等严重变化。,第九章 暑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1、邪在气分: (1)暑入阳明:P147 (2)热结肠腑:P148 (3)暑湿困阻

10、中焦:P148 (4)暑湿弥漫三焦:P149 (5)暑湿伤气:P149 (6)暑伤津气:P150 (7)津气欲脱:P150,第九章 暑温,2、暑入心营: P151 3、暑热动风:P151 4、邪在血分:P152 (1)热毒入血: P152 (2)暑伤肺络: P153 5、暑伤心肾: P153 6、余邪未净,痰瘀滞络 P154,第十章 湿温,【诊断依据】 1、本病多发于夏秋湿热偏盛的季节。 2、起病缓慢,初起症见恶寒发热、热势不扬,四肢酸楚,既则热势渐升,持续难退,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呕恶,舌苔厚腻。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中易见白。,第十章 湿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1、湿重于热证治:

11、 (1)湿遏卫气: P168 (2)邪阻膜原: P169 (3)湿困中焦: P170 (4)湿浊上蒙,泌别失职: P170 (5)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P171,第十章 湿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2、湿热并重证治: (1)湿热蕴毒: P171 (2)湿热中阻: P172 (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P172 3、热重于湿证治: P173,第十章 湿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4、化燥入血证治: (1)伤络便血: P173 (2)气随血脱: P174 5、余邪未净证治: P174,第十一章 伏暑,【诊断依据】 1、本病多发于深秋或冬季。 2、本病起病急骤,初起即见暑湿或暑热内伏的证候。发于气分者

12、,即见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发于营分者,即见高热、心烦、舌绛少苔,甚则皮肤、粘膜出血而发斑等。两者均兼有恶寒等卫表证。 3、病程中若见但寒不热,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兼大便不爽,色黄如酱,此多为湿热郁结胃肠,也是本病特征之一。,第十一章 伏暑,【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1、初发证治 (1)卫气同病: P185 (2)卫营同病: P185 2、邪在气分证治 (1)邪在少阳: P186 (2)邪结肠腑: P186,第十一章 伏暑,【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3、热在营血证治 (1)热在营血,下移小肠: P187 (2)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P187,第十二章 秋燥,【诊断依据】 1、本

13、病多发于初秋燥热偏盛时节。 2、初起除有肺卫表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津液干燥的表现。 3、本病病变主要在肺,病情较轻,传变较少。,第十二章 秋燥,【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1、邪在肺卫: P195 2、邪在气分: (1)燥干清窍 : P196 (2)燥热伤肺: P196 (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 P197 (4)肺燥肠闭: P197 (5)肺胃阴伤: P198 (6)腑实阴伤: P198 3、气血两燔: P199,第十三章 大头瘟,【诊断依据】 1、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 2、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初起恶寒发热,伴有头面焮红肿痛,热毒征象突出,但一般不破溃糜烂。 【辨证论治】分

14、型辨治 1、邪犯肺卫: P206 2、毒壅肺胃: P206,第十三章 大头瘟,【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3、毒壅肺胃,热结肠腑: P207 4、胃阴耗伤: P208,第十四章 烂喉痧,【诊断依据】 1、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 2、每有与烂喉痧病人密切接触史。 3、临床特征是:起病急骤,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舌红绛起刺如杨梅。 【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1、毒侵肺卫: P214 2、毒壅气分: P215,第十四章 烂喉痧,【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3、毒燔气营(血): P216 4、余毒伤阴: P217,第十五章 疫疹,【诊断依据】 1、本病所涉及病种较多,不同季节有不同性质的疫疹发生。P225,有较强的传染性,能引起流行。 2、起病急骤,迅速传变,症状复杂,病情凶险。,第十五章 疫疹,【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1、初发证治: (1)风热伤络: P227 (2)卫气同病: P227 (3)邪遏膜原: P227 2、阳明热炽,迫及营血: P228 3、邪入营血: (1)邪毒炽盛,气营(血)两燔: P228 (2)血分实热,血热妄行: P229,第十五章 疫疹,【辨证论治】分型辨治 4、毒陷心包,肝风内动:P229 5、正气暴脱:P230 6、余邪未净:P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