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9267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2) 新人教版导学策略【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2.理清文章线索,对文意进行理解探究。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难点:能理解文章的关键字句,疏通文意。【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学会使用双色笔作笔记。2 自主部分独立完成。3、合作部分4、5题A层学生必做。【自主探究】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2、读课文分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 节)开端:第二部分(第 节)发展: 第三部分(第 节)结局尾声:3、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合作探究】 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美景,描写自然美景和生活美景的句子分别是什

2、么?2、渔人至桃花村, 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3、桃源人为何“不复出”?村人为何“皆叹惋”?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4、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5、体会思想主旨:结合作者的经历及当时的创作背景,谈一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桃花源记”的 “源”为何不写成“园”呢?谈谈你的理解。【课堂小结】【训练案】(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

3、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与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表现的思想相同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二)联系实际在现代生活中,友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三)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并解释: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

5、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四)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4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6、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横木”。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子之苦也( )(4)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今吾子又死焉。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 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五)背诵全文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