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49110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2.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物质财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

2、思主 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有作用(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

3、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举例:犯罪和打击犯罪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 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相对独立性体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

4、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及其统一,并灵活运用这一理论。真理的绝对性是指针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 )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 的正确反映。因而,在它适用的范围和限度内永远不会被推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 真理的客观性,也就肯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真2理,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无限发展的。 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 都在无限发展的认识之路上前进, 可以无限

5、接近对这个物质世界的 正确反映,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实践的无限性,承认人类发展的无限性,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肯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和有限性。 (1)真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一定领域或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2) 真理在深度上也是有限的。 任何真理都是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有待 于精确化。 3.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 (1)二者相互依存,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脱离真理绝对性的真理相对性,反之亦然。 (2)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

6、理的颗粒,绝对真理则是由无数相 对真理构成。 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 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由相对走向绝对的 过程。6. 为什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7.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或基本原则。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

7、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二、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8. 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规律的内容及灵活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他对生产力的发展其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

8、发展。 原始社会中,大家没有单独与社会斗争的力量,只能较为平等的相互协助。这其中的“力量”就是生产力,“平等的相互协助”就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规律: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上层建筑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再比如: 美国很多3政府人员是某个财团或家族的利益代言人。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资源(经济基础),就能在影响政府决策或者然代言人制定符合他们的法

9、规制度(上层建筑) 9.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及其区别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个别特征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10.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并能举例说明。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1. 商品的二要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关系?商品的二要素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劳动的二重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12.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

10、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两者是有区别的:1 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13. 剩余价值的分割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

11、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获得方式: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机器、科技等手段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可以增加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可以增加获得绝对剩余价值。14.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

12、通。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5.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质的变化;2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 、政治制度的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

13、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16. 金融资本的形成及概念。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相联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性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二者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相互融合,即产生了金融资本。17. 什么是资本

14、有机构成,为什么它的提高会导致失业?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1、从物质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技术构成。2、从价值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是由前者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一般地都是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反映。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15、的提高能促进生产资料的增多从而有利于资本家对资本的积累。而与此同时要靠减少劳动力的需求量,就会引起失业率的提高。18.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或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认识超感官世界,揭露现象背后的本质等) 第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生产工具等直接促进生产力,科学理论间接促进生产力)第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功能(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的立场方法?5第一,依据规律预测未来。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

16、,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展望,是立足于对社会规律的探求的,是以历史规律为依据的。 第二,从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他们在考察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时候,当然也会继承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思想和猜测,但他们主要是立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析,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来提出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他们不是凭空想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反面来得到未来社会的启示。资本主义社会有剥削,那么就设想未来社会没有剥削;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就消灭私有制,实现私有制等,这些都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相对立而提出未来社会的观点。二是从正面引申得到未来社会的启示。即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中,资本主义社会中自我否定的因素中,得到未来社会特点的认识。 第三,只讲一般特征,不作细节描绘。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细节的描绘。因为具体的情形只能用那时的条件来说明,预见未来主要是指出大的方向和基本的特征,应把细节留给历史。20.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你怎么看待“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