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749077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电图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脑电图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脑电图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脑电图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脑电图基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电图基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电图基础PPT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电图基础,裴晓蕾,1,1929年德国神经精神病学家Hans Berger 首先报告了在人类完整 的头皮上安放电极, 描记人类大脑的自发 电活动。此后他的研 究成果得到电生理及 神经生理学家的证实, 使EEG学在全世界范围 得以发展,并开始为临床 和科学服务。,2,一、颅脑的解剖,(一)头 皮 是覆盖头颅的软组织,平均厚度为0.5-0.6cm,在解剖学上分为五层:,3,头 皮,1、表皮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因毛发丛生,常夹杂污垢,不易保持清洁,故检查前应洗头,清楚污垢,降低头皮接触电阻。 2、皮下组织层:与身体其他部位皮下组织多属疏松的结缔组织有所不同,

2、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有坚韧的短纤维使表皮层与帽状层紧密相连。,4,头 皮,3、帽状腱膜层:系一层坚韧富有张力的腱膜与表皮层和皮下组织层紧密相连,因而三层从临床应用看,可视为一层。 4、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5,头 皮,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范围较广,前置眶上缘,后达上顶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头皮撕裂多沿此层。腱膜下间隙出血或化脓时,血液可沿此间隙蔓延。此间隙内的静脉可经若干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因此,此间隙内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所以该间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3、,6,头 皮,5、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头皮血肿常发生的部位: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7,头 皮 五 层 结 构,8,(二)颅 骨,颅骨可分为脑颅和面颅。 脑颅:位于颅骨的后上部分,有八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脑。即前方突出的额骨,头顶两侧各一块的顶骨,后方突出的枕骨,两耳处各一块的颞骨,下方颅底中部有一块形如蝴蝶的蝶骨,其前方的筛骨。,9,脑颅组成图,额骨,枕骨,10,脑的五个叶,11,二、脑电图(EEG)的概念,神经细胞活动时可以产生各种生物电信号,EEG是通过在脑的各相应区域(在头皮、硬脑膜下等)安放电极,描记脑神经细胞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此E

4、EG是反应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12,三、脑电图(EEG)的产生机理,(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按其形态可分为椎体细胞、星形细胞、和梭形细胞三种。后两种细胞或因部位太深,或因方向错综,不能形成有效的电场,对脑电图的产生意义不大,只有锥体细胞,尤其是大锥体细胞,其顶树突垂直伸到皮层表面,它们的电活动如果同时发生,才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内总和起来,而被头皮电极记录出来。,13,EEG的产生机理,实验证明:皮层表面的缓慢电活动来自皮层锥体细胞体和顶树突所产生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4,EEG的产生机理,(二)丘脑非特异性核发出的纤维,广泛投射至大脑皮层各区,用电刺激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可在皮层

5、上广泛地发生节律性电活动,好像EEG中的梭形节律。应用微电极记录,在梭形节律发生时,可见丘脑的非特异性核细胞和皮层椎体细胞内部发生周期变化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此推测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可能是EEG的起步点。,15,EEG的产生机理,(三)通常节律在闭眼安静时可在头皮电极上记录出来,在睁眼注意时则被低波幅快活动所代替。这种现象称EEG的激化。这是由于感觉传入纤维旁支的冲动进入脑干网状结构,扰乱丘脑起步点结构同步化,使EEG上的节律性活动消失,从而出现去同步性快活动。,16,EEG的产生机理,总结: 1、慢活动是皮层内许多椎体细胞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2、 节律可能是由非特异性丘脑核

6、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所产生。,17,EEG产生的机理,总结: 3、快活动是由网状结构而来的冲动使丘脑非特异性核内的节律性放电消除,并使皮层电位成为去同步化而产生。,18,四、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神经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效应器的过程称为兴奋的传递。 目前认为,兴奋性介质乙酰胆碱及生物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抑制性介质-氨基丁酸(GABA)等,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递质与突触后膜中的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19,EPSP和IPSP,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引起去极化性突触后电位,称为兴奋性突

7、触后电位(EPSP); 若冲动到达突触后膜,增加其对K+、cl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超级化者,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20,五、脑电图电极的安放,(一)、电极种类 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金质或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迷病人可用针电极。 (二)、电极安放位置:国际脑电图学会电极放置法(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21,电 极 放 置 部 位,1、前后矢状线 从鼻根至枕外粗隆取一连线,在此线上,由前至后标出5个点,依次命名为额极中点(Fpz)、额中点(Fz)、中央点(Cz)、顶点(Pz)、枕点(Oz)额极中点至鼻根的距离和枕点至枕外粗隆的距离各占此连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

8、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这就是10-20系统名称的来源。,22,电 极 放 置 部 位,2、横位 从左耳前点(耳屏前颧弓根凹陷处)通过中央点至右耳前点取一连线,在此连线的左右两侧对称标出左颞中(T3)、右颞中(T4)、左中央(C3)、右中央(C4).T3、T4点与耳前点的距离各占此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包括Cz点)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23,电 极 放 置 部 位,3、侧位 从Fpz点向后通过T3、T4点至枕点分别取左右侧连线,在左右侧连线上由前至后对称地标出左额极(Fp1)、右额极(Fp2)、左前颞(F7)、右前颞(F8)、左后颞(T5)、右后颞(T6)、左枕(O1)、右枕(

9、O2)各点。Fp1、Fp2点至额极中点(Fpz)的距离与O1、O2点至Oz点的距离各占此连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包括T3、T4)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24,电 极 放 置 部 位,4、其余的左额(F3)、右额(F4)点分别位于Fp1、Fp2与C3、C4点的中间;左顶(P3)、右顶(P4)点分别位于C3、C4与O1、O2的中点。,25,电 极 放 置 部 位,一般奇数表示左侧,偶数表示右侧。左右侧各取8个电极,加上前后位上的额中点(Fz)、中央点(Cz)、顶点(Pz)以及两个耳极共21个电极。此法的特点是电极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电极以标准位置适当的分布于头颅主要部位。,26,

10、电极位置图,额极中点Fpz,枕点Oz,27,电极位置图,Fpz,Oz,28,六、脑电图的记录方法,29,30,七、脑电图的适应症,1、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精神障碍、聋盲等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常用于癫痫、脑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及其他各种脑病和昏迷患者。,31,脑电图的适应症,3、了解全身疾病疑有脑损害者是否脑受累:如癌是否有颅内转移、感染、中毒、肝或肾性疾病等是否造成脑功能损害。 4、随访了解脑部疾病的变化、疗效、脑发育状况,帮助了解脑衰老及脑死亡。,32,八、脑电图的禁忌症,1、头皮外伤严重、广泛

11、或开放性颅脑外伤,无法安放电极或可能因检查造成感染者。 2、不宜搬动的病情危重病人,而脑电图机又非便携式不能移至床旁检查。 3、极度躁动不安、当时无法使其镇静而配合检查者。,33,九、脑电图检查前准备,1、剃头。如不方便剃头者,需提前一天彻底洗头(至少用洗发水洗三遍,不要使用护发素等)。 2、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如癫痫病人停药有困难时,要向检查人员说明服药的药名、剂量、以便检查人员参考。,34,脑电图检查前准备,3、如有颅内压增高而需要帮助定位者,应在检查前1小时左右用脱水剂降低颅压,如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甘

12、露醇。 4、检查前需进食,不宜空腹,如检查前不能进食者,则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口服50g糖粉液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以防止因低血糖而影响检查的结果。,35,脑电图检查前准备,5、精神异常或不合作者,应做睡眠脑电图,建议自然睡醒,一般不用镇静剂,需晚睡早起(晚上11点后睡觉,早上5点之前起床),以备检查时入睡。 6、检查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勿穿尼龙衣,避免静电干扰、避免紧张、眨眼、咬牙、吞咽、摇头或全身活动、有汗应拭去,以避免伪差影响结果。,36,脑电图检查前准备,7、检查时嘱患者必须安静合作,关闭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以免电磁波干扰出现伪差。 8、检查过程中按医生要求,做一些动作,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等。 9、检查当天如有发热,不宜进行检查。 10、检查时请勿接触仪器设备及拉扯导联线。,37,2020/7/8,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