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8983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高新部高二开学考试化学试题1、 选择题(44分,每题2分)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醇的分子式 C2H5OHB、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苯的最简式 CH 2、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pH=6的溶液 B.含有 H+的溶液 C.遇酚酞显无色的溶液D.c(H+)c(OH-)的溶液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沼气、天然气、植物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C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

2、(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4在一定条件下,使 NO 和 O2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5、 一定温度下反应:A2(g)+3B2(g)2AB3(g)(每生成2molAB3放出92.4kJ的热量),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实验:通入1mol A2和3mol B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通入2molA2和6molB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Q2=2Q1

3、 B.2Q1Q2 C.Q1Q292.4kJ D.Q1=Q2c(OH-)c(HCO3-)c(CO32-)c(H+)B.Ka1(H2CO3)Ka2(H2CO3)KwC.c(H+)+c(Na+)=c(OH-)+c(HCO3-)+c(CO32-)D.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c(Na+)=(H2CO3)+c(HCO3-)+c(CO32-)8、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维形瓶中,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

4、变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NH4+水解是吸热反应:向0.1molL1NH4Cl溶液中插入温度计,微热溶液,观察读数B检验C4H9X中的卤素:向少量C4H9X中加入NaOH溶液煮沸一会,冷却后直接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C提纯含少量苯酚的苯:向含少量苯酚的苯溶液中加入浓溴水,静置、过滤D鉴别蚕丝与人造纤维:分别取少许点燃,闻气味10有机物分子中,当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例如,如下图有机物分子中带“*”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该有机物分别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的

5、有机物分子中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A发生银镜反应 B与NaOH水溶液反应C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反应 D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32分。)11以下判断,结论正确的是选项项目结论A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共有4种B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属于同一反应类型C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D三种有机化合物:丙烯、氯乙烯、苯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选项表述1表述2A在水中,NaCl的溶解度比I2的溶解度大NaCl晶体中Cl-与Na+间的作用力大于碘

6、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B通常条件下,CH4分子比PbH4分子稳定性高Pb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Pb与H之间的键能比C与H之间的小C在形成化合物时,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C2H6O、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C2H6O、C6H12O6均属于共价化合物1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碱工业中,X电极上反应式是4OH4e=2H2OO2B. 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的Cu2浓度不变C. 在铁片上镀铜时,Y是纯铜D. 制取金属镁时,Z是熔融的氯化镁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

7、. 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C. 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4作电镀液D. 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BCD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a极附近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粗铜的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1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 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B. 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 图3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

8、.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D. 图4 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17.下列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 C+CO22COB. Zn+H2SO4=ZnSO4+H2C. CH4+2O2CO2+2H2OD. KOH+HNO3=KNO3+H2O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酸可除锈”、“洗涤剂可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

9、分,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19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Ba(OH)2B蔗糖CCl2DHCl 2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146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U)原子: 92 U21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可以用钠加入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制取铜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ABCD 22下列比较中中正确的是()A氧化性:Mg2+Al3+Fe2+ Cu2+B熔沸点:LiNaKRb C稳定性:H2ON

10、H3CH4”、“”、“”或“=)。(5)25时,某溶液中 Fe3+的浓度为 0.010mol/L,使 Fe3+沉淀完全的 pH 为。(KspFe(OH)3=410-38,1g2=0.3)24.(12 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反应 合成甲醇:CO2(g) +3H(g) CH3OH(g) +H2O(g)。在体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CO2 和 9 mol H2,测得 CO2(g)和 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表达式为。(2)010min 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H2 的转化

11、率为。(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容器内 CO2、H2、CH3OH、H2O(g)的浓度之比为 1:3:1:1B.v(CO2)正:v(H2)逆=1:3C.平衡常数 K 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已知在常温常压下:-12CH3OH(l)+3O2 (g)=2CO2(g)+4H2O(l)H1 =-1452.8kJmol2222CO(g)+O (g)=2CO (g) H =-566.0kJmol-1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 式:。(5)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c口通人的物质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5.(8分)现有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硝酸充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ol/ L NaOH溶液,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1)已知图中DE阶段反应产生了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气体的电子式: (2)合金中的铝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 ;(3)纵坐标上A 点数值是_,B 点数值是_;(4)原HNO3 溶掖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