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48977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卷2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分,每小题 1 分,共 3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 ( )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 )A 批判的和革命的 B 唯物的和辩证的C 科学的和革命的 D 实践的和科学的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 绝对主义 B 唯物主义 C 不可知论 D 诡辩论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B 世界是发展的

2、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 ( )A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 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

3、明 ( )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C 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 )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 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 )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 (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

4、殊性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 )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 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13,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这种观点属于 ( )A 机械决定论 B 神学目的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唯物主义决定论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 )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

5、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 ) 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具有宗教信仰C 具有语言文字 D 具有思想意识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人口增长的快慢 B 地理环境的优劣C 社会风气的好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社会之间的

6、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完全同步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非完全同步2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它们是 ( )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

7、会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D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23,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 )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 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 取得劳动产品方式和多寡不同24,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了解决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 人口众多和资源

8、贫乏之间的矛盾25,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C 心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26, “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D 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27,群众路线是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B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C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 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A 惟一标准 B 必要标准 C 最高标准 D 潜在标准29,人生观是对人生的

9、根本看法和信念。其核心是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理想 C 人生态度 D 人生意义3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 )A 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C 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 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3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3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33,资本主义基本矛

10、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3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

11、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36,规律的特点有 ( )A 客观性 B 无条件性 C 稳定性和重复性 D 普遍性 E 具体性37,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 ( )A 时空的客观性 B 时空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 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 否认了时空的绝对独立性E 混淆了时空与物质之间的质的区别38,某山乡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

12、原理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E 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39,客体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是 ( )A 一切客体都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都是客体B 部分客观存在的是客体,客观存在的不完全是客体C 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D 客观存在的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E 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客体还包括精神客体40,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 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 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D 具体科学可以藐视哲学 E 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41,下列选项

13、中,正确反映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 )A 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B 地理环境的优劣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 地理环境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受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E 地理环境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42,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对这一原理的正确理解是( )A 它是对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概括反映B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复性和常规性C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整齐划一、按照同一模式进行了D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共同性质、一般规律,但不包

14、括全部内容和细节E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全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所有细节,以及彼此之间的各种差别43,下列各项属于交往概念含义的有 ( )A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 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 交往是人们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D 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E 交往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44,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 ( )A 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B 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C 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D 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E 物质生产发展的水

15、平总是超前于科学发展的水平45,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 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B 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C 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D 人的发展最理想的境界E 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4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E.反映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7,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是(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D.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慢E. 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

16、比重大,周转速度就快4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I(C+M-M/X)I ( V+M/X)B.I(V+M)IICC. I(C+V+M )=IC+IICD.II(C+V+M)=I(V+M)+II(V+M )E. I(V+M)IIC49,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 B.剩余价值率高低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 D.劳动生产率高低 E.工人人数多少50,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E.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的竞争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51,阐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5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5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54,阐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55,阐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56,阐述社会主义发展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