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48968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9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答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3页 开学语文试卷开学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落红不是无情物, 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_ ,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柴门何萧条, _ 。(曹植梁甫行) 翻开书卷, 广袤无垠的大漠能触动心弦“大漠孤烟直,_ 。 ” (王维 使至塞上 ) ; 高峻巍峨的泰山会激起豪迈的情怀“ _ , _ 。”(杜甫望岳) 陋室铭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 _ , _ ”的主旨,同时也为下文的 赞颂埋下了伏笔。 二、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茫茫星空,辽

2、阔而深邃,它以它的神奇( mi)_力,召唤(q)_身于 地球的人类,让他们满怀(ch)_热的情感,世世代代燃烧着奔向它的渴望。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嫦娥一号”的升空,中国人向茫茫星空(mi)_ 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 3.阅读下面选自名著中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我必须承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 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 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 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有一天红二 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

3、上去!”他突 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 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 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 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 天黑后天气开凉起来,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途中,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 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我后来了解他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 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 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 可

4、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 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资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节选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选文中说他有“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请写出他的姓名,并结合书中的具体事例 谈谈他的品质。 真实姓名: _ 品质: _ 选文中说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请根据你 的阅读体会,谈谈这些中国青年为什么投奔红军。 4.阅读下面选自名著中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你上哪儿?”老程问。 “人和厂子,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一句话说尽了祥子心中的委屈,羞愧,与无 可奈何。他没别的办法,只好去投降!一切的路都封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 找那黑塔

5、似的虎妞。 他顾体面, 要强, 忠实, 义气; 都没一点用处, 因为有条“狗” 第 2页,共 13页 命! 因为哪两件事导致了祥子的“投降”?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述。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 5.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 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6、,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 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 者。 及见外方人至, 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异哉, 人之颈也! 焦 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 “尔垒然凸出于颈者, 瘿病之也, 不求善药去尔病, 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

7、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 【注释】瘿:读 y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焦:细瘦干枯。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湮 于沙上 _ 转转不已 _ 及见外方人至 _ 焦而不吾类 _ 断句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0 分) 6.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 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

8、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 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砖垛有两米多高, 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 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 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 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 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 立也可以呀 !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 第 3页,共 13页 地

9、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 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 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 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 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 雨水却不屑一顾; 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 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

10、可能挽留住雨 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 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 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 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 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

11、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 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 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 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 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 人,走了。 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 深地鞠了一躬。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B第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不得不屈从命运的生存态度。 C

12、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 D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十分契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第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 要概括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章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 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 走了。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本文第段画波浪线部分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使用了相同的插叙写法,请比较它们在 写作意图方面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 高,但花朵

13、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课文 紫藤萝瀑布)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文字记载,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茶树。商朝前,茶因珍贵而 被当作祭品。商朝后,茶发展成为贡品。春秋时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西汉时茶已 第 4页,共 13页 成为一种商品。进入唐代,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茶有着生 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茶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传播有多种方式:唐朝时,日本派使臣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

14、树种子和饮茶方 法由此传到日本。公元 1618 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外交礼品,馈赠给 俄国沙皇。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公元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 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 其中的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 唐代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现 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 整套程序。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 中国茶文化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茶风俗、茶文化。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新

15、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而茶将在其中发 挥重要作用。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 促进共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_ 。 A中国茶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茶树。 B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C中国茶传播广泛,其中中亚、西亚国家是通过海路传播的。 D中国茶文化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概括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阅读【材料一】,请分别简要说明中国茶传播到日本和荷兰的情况。 六、作文(本大题共

16、2 小题,共 90.0 分) 8.请以“带着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整洁;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9.有脚的地方,就有路;有心的地方,就有路!热闹繁华的城市大道,五光十色,人 群熙攘;绵长悠远的乡间小道,是一条无水却湿漉漉的长河;空旷的高速大道寂静 无声,任思绪飞扬。蜿蜒曲折的山路,依山傍水,最是风光无限。 路,你在眼前,在脚下,更在心里。路,是那走不完的标点符号,延伸,延伸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 第 5页,共 13页 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要求: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整洁;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