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5屈原列传(节选)梯级演练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8867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5屈原列传(节选)梯级演练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5屈原列传(节选)梯级演练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5屈原列传(节选)梯级演练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5屈原列传(节选)梯级演练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5屈原列传(节选)梯级演练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5屈原列传(节选)梯级演练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学习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诡辩:欺诈的言论。B.颜色:颜面气色。C.形容:形体容貌。D.从容:不慌不忙 答案:D解析:从容:说话得体,善于应酬。2.选出下列句中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 )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平属草稿未定 屈平既绌 厚币委质事楚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被发行吟泽畔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何不其糟而啜其醨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人穷则反本A. B.C. D.答案:C解析:“离”通“罹”,“指”通“旨”,“绌”通“黜”,“质”通“贽”,“被”通“披”,“濯”通“浊”,“”通“哺”,“常”通“长”。3.加点

2、词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博闻强志(记)疾王听之不聪(明)不获世之滋垢(污浊)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官职名称)B.其文约(简约)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深陷)疾痛惨怛(内心悲痛)以刺世事(讽刺)C.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一件连着一件)啜其醨(,薄酒)不凝滞于物(停滞,拘泥、执著)又安能以皓皓之白(皎洁的样子)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模仿)明于治乱(明晓) 王甚任之(担任)平伐其功(攻击)答案:C解析:A.列:朝列。B.皭:洁白。D.任:信任。伐:夸耀。4.选出下列加点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 )屈平属草稿未定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争宠而心害其能平伐其功 秦发兵击之 人穷则反本 信而见

3、疑 以深入击秦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A. B.C. D.答案:B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不正确的一项( )蝉蜕于浊秽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厚币委质事楚 时秦昭王与楚婚 举贤以自佐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身客死于秦A./B./C./D./答案:D解析: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6.选出与“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的句式不同的一项(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D.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答案:D解析:只有该句不是被动句。提升我的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

4、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7.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

5、动答案:A解析:B.新沐:刚洗完头。C.推移:转换发展。常流:即长流,指江水。8.选出对加点的字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何故而至此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遂自投汨罗以死A.相同,也相同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相同D.不同,相同答案:B解析:什么,为什么,用,连词,表修饰。9.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答案:C10.作者引

6、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答案:C11.选出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7、。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点。答案:D开阔我的视野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周公辅政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杀牲血祭。社,地神),告纣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

8、。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同“墟”,区域)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

9、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史记鲁周公世家)12.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周公把大钺 把:手持。B.以夹武王 夹:在左右辅助。C.杀武庚,放蔡叔 放:释放。D.宁淮夷东土 宁:平定。答案:C解析:放是“流放”。1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B.北面就臣

10、位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答案:C 解析:A.“所以”表原因,今表结果;B.“北面”意为“面朝北,指臣服”,今意为“北边”;D.“流言”意为“散布谣言”,今意为“谣言”。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周公尽心辅政的一组是(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A. B.C. D.答案:D1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十一年,武王伐纣,至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向上天及殷民昭布纣王的罪状。B.管叔、蔡叔辅助武庚禄父,后来率领淮夷造反,是因为周公处理政务不当所致。C.周公“一沐三捉发,一

11、饭三吐哺”,表明他能礼贤下士。D.周公封纣子武庚禄父,既是为了承续殷王祭祀,更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赞誉。答案:C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2)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答案:(1)周公就登位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政。(2)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作文链接 冯友兰说过,中国文化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赴死的典型,他有志于上下求索,却因民生之多艰、祖国的破败灭亡而痛不欲生。本文通过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