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8840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文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永词两首教案精品文档4柳永词两首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飘零凄苦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词画结合,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体会这两首词艺术上的妙处和作者惆怅伤感、真切诚挚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教学重点1.体会望海潮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2.分析雨霖铃如何做到融情于景,景情交融的。教

2、学难点:以画入词,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海潮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和唐诗、元曲一样,代表着一种难于企及的高度和不可再现的辉煌。可有多少人知道,词曾经只是一种边缘文学,被称为“诗余”,即诗的陪衬和补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被正统文坛所重视,仅仅活跃在民间,难登文学大雅之堂。它能在宋代兴盛并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靠的是广大文人的大力推动和参与。可以这么说,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没有宋词的辉煌,而反过来宋词的辉煌也成就了一大批文人,使他们因写词而扬名。在那个时代的词坛,俊杰辈出,星光璀璨

3、,有很多名字,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仍然光芒四射,深入人心。那么,你对那个朝代的词人又了解多少呢?你能说出几个宋代词人的名字来吗?二、推进新课1、【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柳永、秦观、张先、欧阳修、晏殊、贺铸、岳飞、范仲淹、周邦彦。问:在宋代这么多词作家中谁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明确:柳永。2、简介作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

4、:“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役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

5、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柳永生平散见张宗木肃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3、了解词牌及相关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

6、州的富庶与美丽。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不仅有亲身的观赏和体会,而且对杭州还怀有极其深厚的热爱之情。柳永写此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的,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在艺术上几乎超过了前人所有歌颂杭州的诗词。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起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有一首诗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是传说,并不一定可信,但杭州的优美迷人及柳永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三、赏析诗歌

7、(一)、学生齐读望海潮,(幻灯片展示诵读节奏)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二)思考:1、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它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生活安定、祥和。2、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去描写、去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安

8、定、祥和的?(学生讨论)预设:1)上阕重点写杭州环境的美丽和经济的繁荣;下阕重点写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用精练的语言对整首词的内容作了一个准确的概括。但太过精练的概括很难让我们深入地品味作者文字的精妙。)2)上阕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总说,写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一边的繁华都会。然后开始详细地描绘。“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十万极言人口之多,这一句表现出整个杭州的规模和城市风貌。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9、,天堑无涯”写的是杭州风景。“云树绕堤沙”写在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卷霜雪”可媲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霜雪”二字,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之森森寒气。“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表现了江潮的气势。4)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一句极写杭州的繁华。“市列珠玑”写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户盈罗绮”写市民家家披罗着锦。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为妇女服用

10、之物,并暗示杭州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极度繁华和穷奢极欲的一面。师点评:上面的几种分析把上阕作了个详尽的分析。让我们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上阕从“烟柳画桥”到“竞豪奢”三句,分别对杭州的规模、市貌,杭州的风景以及杭州的繁华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但他们对第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分析得不够透彻。这一句虽是总说,才寥寥十三个字,但还是从不同角度对杭州进行了高度概括,大家能不能也详细分析一下?明确:第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总体介绍,“东南形胜”之“东南”点出它的地理位置

11、,“胜”言其风景之美;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社会条件优越,字字铿锵有力;“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即杭州,这一句强调它具有长期繁华的历史。所以这第一句就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概述:(1)“形胜”的地理条件;(2)“都会”的社会条件;(3)“繁华”的历史传统。进一步分析:后面的三句是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具体的描绘。第一句也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高度概括。那么这第一句和后面的三句到底有怎样的联系?明确:是总分的关系,而且一一照应。“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进行铺展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

12、东南形胜”进行铺展描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就“繁华”进一步地铺展。3、分析下阕,看看在下阕作者又是怎样表现杭州的?我们请另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预设:下阕先重点描写西湖,然后写了杭州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师启发点评:能不能具体一点,哪些文字是描写西湖的?哪些文字是描写人民安定、祥和的生活的?明确: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写西湖之美的。“重湖”,是指西湖中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西湖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光山色之美,词人用“清嘉”二字作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西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景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短短八

13、个字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象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2)接下来两句是表现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很工稳,情韵亦很悠扬。“泛夜”“弄晴”,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一个“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歌的采菱女娃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千骑拥高牙”点出了人物身份。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显赫声势。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写官员

14、的乐趣,“乘醉听箫鼓”写饮宴之乐,不仅尽兴而醉,醉了还要听音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不仅赏山玩水,赏玩之余还要吟咏诗篇。既衬出了山水之美,也写出了官员的儒雅风流。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可见不仅百姓安居乐业,官员也雅致潇洒。思考:这几句先写了西湖之美,然后写了人民生活之乐,那写西湖之美和写人民生活之乐两者间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明确:写西湖之美是为了表现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以美景映衬美好生活。4、品味名句、关注细节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明确:“三秋”即指秋天,是从时间着眼的,“十里

15、”则是从空间着眼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加上“泛夜”“弄晴”的互文见义,说明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西湖都是美的,在美丽的西湖之畔生活的人民,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是快乐、幸福的。柳永的这首词,无论自然美景还是社会风貌,都写得精致而传神。思考:1、试从诗歌的艺术角度去分析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成功? 1)用字,极其精练传神。这首词能用短短的几十个字描绘出杭州的自然美景和社会风貌,最妙在它的用字,极其精练传神。比如,“东南形胜”一个“胜”字就精练地点出了杭州地势之美,风景之异;“参差十万人家”一句中,一个“参差”就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象;“云树绕

16、堤沙”一个“绕”字,不仅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也写出了绿树繁茂浓密的特点。2)结构方面很值得称道。像上阕,先总后分,很有条理;下阕先写景,又用美景映衬美好的生活,自然而精妙。故整首词的结构严谨匀称,情景浑然一体。实在是妙。3)数词用的最妙: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数字组成的词组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一种豪放的风格。4)豪放风格:柳永的这首词非同一般。柳永本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以婉约词闻名,但这首词大开大阖、波澜起伏、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其豪放之气,甚至可与苏轼一比,绝对是大手笔。2、“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