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8521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 数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小议摘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更需要我们老师更新教学理念,用自己的智慧之火来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关键词:质疑 点燃 问题 创新能力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更需要我们老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当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地思维,问题才得以解决。一个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质疑的能力。应该说“问题”和“

2、质疑”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当他有了问题和疑问后,他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从历史上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没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的问题, 牛顿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没有“母鸡能孵出小鸡来,我为什么孵不出来”的问题,爱迪生也就不会有发明电灯的动力。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下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呢?本人的认识是:一要转变教师角色观,从当“教书匠”,走向做智慧型的教师;二要凸显课堂教学的灵魂问题;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创新的能力。一 转变教师角色观,从当“教书匠”,走向做智慧型的教师如果说以前的数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

3、,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则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这决定数学教师的角色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而是运用自身能力和智慧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的新型教师.如:在探索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根据手中的正多边形及自己的想法认为用两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存在以下情况: 正三角形、正方形 正三角形、正六边形 正方形、正八边形我没有直接评析,而是循循善诱“还有其它组合吗?”“有。”有一位同学高声回答,同时把手举得高高的。看到这位同学的积极性这么高,我忙叫他回答。“还有一种组合是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我愕然。“怎么办?”满心希望他能给出正确的结论,结果却按照传统的教法,我应该马上

4、否决这位同学的回答,以便课堂能够顺利地进行,但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直觉告诉我: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余学生对某些学生的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析和质疑,说不定能捕捉到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点滴火花,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觉的进入主体地位,也许会出现转机。心意已决,放开手脚,让学生来提出疑问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是对这位同学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了表扬接下来又有几个同学陆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没有同学对“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这一组合”提出质疑怎么办?继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吗,万一没有学生对此提出质疑呢,我犹豫了。但当我看到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踊跃发言的情景,我瞬时做出了决

5、定,再给同学们一个机会,这也是我给予自己的一个机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后面的回答中终于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吗?我认为不能。这一意见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这一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为什么不能?”得出“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那位同学不甘心地站起来问。“虽然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看上去符合多边形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条件(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及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但他们仅仅满足了一个点的拼接,而不能大面积的镶嵌.”那位同学又提出了

6、自己的理由。听此解释,同学们纷纷动手实践,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一瞬间,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教师的肯定是学生最引以为傲的,这更加鼓舞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述的例子说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促进者。如上例中若教师采取的是另一种措施,直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析,我想学生也会接受,但这样学生将缺少思考的时间、将无法对其余学生的结论提出疑问,将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来说,会使他们丧失斗志,也许以后他们将不乐意回答问题.二

7、 凸显课堂教学的灵魂-问题 “问题”和“质疑”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当他有了问题和疑问后,他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设计各种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点燃学生 “质疑”的欲望之火。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驱动性.”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

8、键。问题要能暴露出学生的不足和盲区,学生出现错误或缺陷是课堂想得到的最好东西,而这些就可以通过问题的诱发而出现。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亮点还是不足,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出和解决,而问题的设计者并不局限于教师,学生也可以成为问题的设计者。善“导”的教师,总会在课之始、课之中和课之尾不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总是能够创造各种情境,让课堂充满疑问、充满问题。如在“分段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y/元x/时90603030100例题: 某电脑上网每月向用户收取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时)的函数关系式如下图。当用户每月上网1时,需付

9、费多少元?当用户每月上网121时,需付费多少元?在这个例题的解决过程中,我并不是直奔主题,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的思考题.思考题一: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对于这个思考题的回答有:生1:这个函数图象是直线.生2:这个函数图象是一条射线.生3:根据我最初的意图,我应该提出了第二个思考题: 这个函数的图象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但事实上我没这么做,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疑问:上述学生的观点对吗? 为什么?我这么做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上述这些结论进行思考或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或讨论进一步的提出疑问。生:错。因为图象上有一个转折点,应该说函数图象是一条折线。我对这位同学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对有些意思明了但

10、不善表达的同学提出了鼓励和要求,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思考题: 这条折线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又给出了很多信息,如:(1)这个函数图象经过点(30,60)和点(100,90)。(2) 图象上任一点P(a,b)的实际含义是上网a时,所付费用为b元。(3) 这是一个分段函数,在不同的时间段,图象的变化不一致。 (4)当x=50时,y=65。我刻意的停顿了一下,让同学们思考,希望能够发现这些结论中的问题。感受到我不寻常的行为,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也许是我的行为给了他们启迪,同学们很快就有了回应。“老师,我认为当x=50时,y=65这个结论有问题。”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疑问。(达到了我的预设效果,我非常高兴。

11、)“是啊,好像有问题。”不少学生接着提出了质疑。“既然同学们觉得这个结论有问题,那该怎样解决呢?”我问到。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突然, “我知道了。”一位同学兴奋的声音在课堂上响了起来,同时把手举的高高的。受到他的感染,我便把解释的机会给了他。“先求函数解析式,再求当x=50时,y的值,然后与65比较看是否相等。”那位同学回答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以一堂好课,一堂有价值的好课,一定是一堂充满质疑与问题的课堂,充满思考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善于、巧于提出质疑与问题的课堂。我们一定要警醒,学生的头脑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导火索,质

12、疑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三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创新的能力从历史上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数学学习也是如此,要培养学生发现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自己寻找问题,寻找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点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课堂是最好的培养基地。课堂上运用创造思维教学,将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融为一体,在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不要轻易泯灭学生的创新之火。鼓励学生多尝试一点“无中生

13、有”、“异想天开”,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只要有利于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该受到赏识和鼓励。如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一节习题课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题目: 已知: 矩形ABCD中,延长BC至E,使BE=BD,F为DE的中点,连接AF、CF.求证:(1) ADF=BCF; (2) AFCF.A DO FB C E在第(2)小题的讲解过程中,我的意图是:添加了两条辅助线(连结AC交BD于点0,连结OF),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矩形对角线的性质得到OA=OC=OF,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得到AFCF我刚讲到一半,就被打断了,我发现有

14、部分同学在小声议论着什么,还是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很生气,想抓个典型好好惩罚一下。于是,我让其中一位同学站起来代我讲解这个题目。想不到他很高兴,站起来后对我的解法提出了疑问,认为太繁琐了,接着又滔滔不绝的讲了他的解法。他的解法如下:如右图,连结BF,由第(1)小题知 ADFBCF, AFD=BFC, A D BE=BD,F为DE的中点, BFDE, BFD=90,即AFD +BFA =90, FBFC +BFA =90,即AFC =90, AFCF. B C E一刹那,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违反课堂纪律,而是在探求更好的解法。我需要惩罚他们吗?不,我应该好好地奖励他们,奖励他们的质疑,奖励他们的创

15、新。我为我的学生们具有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而高兴,我希望今后的课堂上多出现这样的同学;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善于质疑、善于创新只有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去点燃潜藏在学生身上的“质疑”的欲望之火,才能使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标新领异,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结束语 实施新课程并不只是简单内容的更新,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更新。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指教师要扮演好点火者的角色,成功点燃学生 “质疑”的欲望之火。参考文献:吴颂华主编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社 吴颂华主编、2008、7孟捷主编 有效备课:为数学生成智慧奠基 中学数学教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