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8359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序》二则-教学案讲课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序二则-教学案精品文档新序二则教学案 相关资料作者及新序本文选自新序杂事卷七。作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受到儒家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为安。所以新序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期人物的善德懿行,希望善行能感动上天。例如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孙叔敖看见双头蛇然后又把他杀死埋掉,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后来他的母亲告诉他“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结果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升为楚令尹,得到很好的声誉。 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

2、现存10卷。课文理解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写作以什么为线索?文章以“剑”为线索,以“许剑”、“赠剑”、“挂剑”为中心,记述了吴公子季扎信守自己内心的诺言,不欺骗他人,不欺骗自己良心的感人故事。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有人认为徐国之君并未出言相求,且在他死后,更无人提及,而季子还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简直不可思议,你如何看待?“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的主题。季扎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剑的羡慕眼神,于是,他在心中许下了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古人崇尚“至诚无息”、“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的为人原则,所以,即使徐君已死,季扎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

3、心,廉者不为也”为由,坚持“脱剑致之嗣君”,徐君的继位人也是一位诚实的君子,“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最终,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表现出廉者的诚信。据说这也让孔子非常感动。尽管几千年后我们再读这个故事好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们蒙蔽了自己的内心,每一个人都有向上的、光明的心。延陵季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影响。李白在诗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杜甫、黄庭坚对他也是非常佩服。3.宋人有得玉者一文的主题是什么?又是如何表达的?“廉洁”是宋人有得玉者一文的主题。子罕在他人献玉时,不以物质的“玉”为宝,而是以精神的“不贪为宝”,显示了子罕的崇高精神

4、境界和思想品格。文章写了三种人的选择:“儿子取好玩的搏黍”、“鄙人取实用的百金”,而“贤者必取至言”。前两者的“同”是人之常情,都是在行为中显示人们的价值取向。而“贤者必取至言”则是与子罕相呼应的“异”的选择,选择合乎道德准则的至理名言,是谦谦君子的选择,是“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孟子)的君子风范。只有这样廉洁的人,才能真正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课堂练习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 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 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5、先日,吾来,徐君观吾 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 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宋人有得玉者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

6、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1. 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 “ ”通“ ” ,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然,吾心许之矣。 ( ) (2)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 ) (3)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 ) (4)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带宝剑以过徐君 ( ) (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 ) (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 ) (4)徐人嘉而歌之曰 ( ) (5)献诸司城子罕 ( )(6)鄙人必取百金矣 ( ) (7)子罕之所

7、宝者至矣 ( ) 4. 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A子罕非无宝也 ,所宝者异也 。 B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 C宋人有得玉者 D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5. 翻译下列句子。(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译; (2)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译: (3)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 译: (4)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 译: (5)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译: 课后练习(2009年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8、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

9、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

10、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B、禄秩优厚 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D、事觉自死 觉:败露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一朝彰露,禄秩削夺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愚者多财生其过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4.翻译: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译: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译: 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 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 “反”,同“返”,返回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然,吾心许之矣。 古:即使如此; 今:连词,与“可是”“但是”连用 (2)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古: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