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46609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语言运用的各个方面。由于人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在长期对动物进行观察、驯化及使用过程中,了解并掌握了许多动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进而创造出许多以动物为喻体的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比喻,以表示人物的某些品质特征,这是语言间的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这些比喻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区别,所以借用哪种动物来指喻人物的哪种品质特征,在各种语言中是不尽相同的。鉴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了丰富的动物词语“, 而一个民族的语用心理往往在含有动物的表达方式里表现得最为明显”。表现在动物词语中, 则是同一动物形象在英汉语言中,具有

2、相似的联想意义,表达相同的感情色彩,即“形同意似”。在中西文化中,联想相似的动物有:云雀/百灵鸟快乐的象征( as happy as a lark) ; 狐狸狡猾的象征(as cunning/ sly as a fox) ;猪肥胖的象征( as fat as a pig) ; 驴愚笨的象征( as stupid as an ass) ;蜜蜂忙碌的象征(as busy as a bee) ;猴顽皮的象征(as naughty as a monkey) ;鹦 鹉学舌的象征(to parrot what other people say) 等等。动物类习语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段,在英汉两种语

3、言中都大量的使用。这类习语借助于不同的动物喻体,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直接生动的意向,赋予语言无比的活力和张力。但在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差异下,背景,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使得同一动物形象 在不同人群中承载着不同的意义,也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文化地联想,从而使人们在使用此类习语进行文化交流时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麻烦。如喜鹤,英文magpie,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是会给人带来西施。而猫头鹰,英文owl则会给人们带来厄运。但在英美国家的人眼里。喜鹊只不过是智慧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鸟罢了,所以常用来比喻人“唠叨,饶舌”。而猫头鹰在西方文化中则是“冷静,智慧”的象征,因此英语中有as wise a

4、s an owl 的说法。在汉语中,蝙蝠,英文bat,因为福与蝠同音,所以中国人认为蝙蝠代表健康幸福吉利,甚至还有一些国内商品以蝙蝠的图像为商标。而在西方文化中,蝙蝠却是一种“邪恶,丑陋”的吸血动物,与之相关的习语大多带有冥想的贬义色彩,如as blind as a bat 指人眼力不行,或者有眼无珠),have bats in the belfry (指人异想天开或神经失常)。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背负着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含义,这一现象使动物习语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等效转换比较棘手。而且,有很多习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被时光的流逝淹没了演变的过程,变的面目全非了,其真正的涵义与其字面意

5、义相差甚远,使交流望文生义,必须要多去了解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才能实现正确地理解和恰当的文化转换。习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即古典文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有着渊源的关系。同一种动物在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可以产生完全不同或相互矛盾的联想意义,即“形似意不似”。古典文学影响动物词语的内涵意义的经典代表是汉语的“蟋蟀”和英语的“cricket”(蟋蟀) 。传统汉文化中“蟋蟀”是“忧伤、凄凉”的象征。而英美文学中“crickets”大多给人带来安静舒适甚至幸福之感。其来源可追溯到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所用的比喻“as merry as crickets”(像蟋蟀一样快乐) ,这一

6、截然不同的联想对中国人来说显然很难接受。此外“, 龙”和“dragon”在中西方文化中所蕴涵的宗教信息也不同。在中国人心目中“, 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具有“神圣、高贵、珍异、吉祥、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皇帝被尊为“真龙天子”,其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在一定意义上“, 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所以中国人常常把自己喻为“龙的传人”,汉语中也多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褒义表达法。而英语中的“dragon”指的是“长有双翅、会喷火的怪兽”,与“凶暴”联系在一起, 而它的喻义则是“凶恶的人”, 而且尤指妇女

7、,这与“龙”的喻义可谓相去天渊。基于龙与在文化信息上存在的差异,将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Asian tigers”可谓是明智之举。至于汉文化中带有强烈贬义的“狗”与英文化中只是中性的“dog”(喻义是家伙) ,则常被用做经典来阐释中西文化之差异。对于这类“形同”而“意不似”的词语,由于其貌合神离,常常构成翻译中的“陷阱”。因此,要正确地译出源语的意思,首先应明确该动物喻体在英汉语言中的不同内涵,翻译上可舍弃形式上的一致而追求意义上的等值,即采取意译手法。例如,as merryas crickets (非常快活/ 快活似神仙) ; top dog (要人) ;lucky dog(幸运儿) ;t

8、o help a lame dog over the stile (助人渡过难关) ; 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时)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老年人学不了新东西) ;bastard (狗杂种) ;lackey (走狗) ;tolong to see ones children succeed in life to expect oneschildre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

9、son ;to hope ones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望子成龙)英汉动物类习语的差异性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 有一些英汉动物类习语字面上看似对应,其设喻形式相同,甚至使用的动物喻体也极为相似, 但实际上文化含义却相差甚远。对于这类“貌合神离”的习语应仔细斟酌其内在含义的细微差别,不可轻易拿来相互套用, 以免张冠李戴, 导致文化转换的错位。 2 最为常见的有4种。1. Lock the s tab le doo r afte r the ho rse hasbeen s to len.看到这个习语, 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汉语中的一个成语“亡羊补牢”

10、, 甚至有些词典也是这么翻译的。但细究之,我们会发现二者的内在涵义却大相径庭。这一英语习语的完整形式是“Its too la te to lock thes tab le doo r afte r the ho rse has been s to len. ”意指虽然采取了补救措施, 但为时已晚, 具有明显的消极意义。而汉语的“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它强调的是积极含义。所以,此英语习语应译为“贼去关门”或“雨后送伞”,较为合适。2. Dog ea t dog. 狗咬狗乍一看,二者从喻体、喻意到设喻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可为形似之至,

11、很容易让人将之等同起来, 其实非也。要体会二者之间的差异, 首先要了解狗这一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负载的不同价值观念。西方人爱狗,视狗为朋友, 甚至是家庭成员, 经常让狗与其平起平坐。而在汉文化中,狗经常以一种肮脏、龌龊的形象出现。西方人喜欢以狗比喻自己的同类,如lucky dog幸运的人, top dog 指获胜者; 领导人; 主要负责人, un2de rdog指失败者或受制于人的人。而中国人习惯以狗比喻自己的对立面, 如“走狗”,“痛打落水狗”,“狗仗人势”等等。所以, 此英语习语意为同类相残, 强调的是残酷无情的竞争,虽可用作贬义,但也经常作为中性词语出现,用以比喻企业、社会竞争或体育竞赛。

12、如:You need a s trong cha rac te r to su rvive thedog ea t dog of b ig bus iness.你得有坚强的性格才能在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Rugby League is a gam e of su rviva l. Its adog ea t dog.联盟制橄榄球赛是生存的竞赛, 是残酷无情的竞争。而汉语之“狗咬狗”却具有明显的负面意义, 通常表示坏人之间的相互倾轧、争斗。二者的感情色彩可谓相差极大。3. Don t w ake the s leep ing dog / le t the s leep ing dog li

13、e. 不要打草惊蛇。二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两个习语是不能划等号的。此英语习语中的“狗”是“惹祸的根源”,其意为“莫惹是非;不要自找麻烦”, 也可将之直译为“莫惹睡狗”。而汉语习语中的“蛇”则是侦察、捕捉的对象,意思是“不要惊动对方”。4. A b ig fish in a sm a ll p ond. 小塘容不下大鱼。这两个习语也是形似之极。但英语习语的本意是指“在小范围内出名的人; 小地方的要人; 矮子中的巨人”,类似于汉语中的“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或“林中无鸟雀为王”。这里的b ig 其实还是喻指其sm a ll小,意思是实际不怎么样,具贬义。如:He s p robab ly

14、 the m os t sk illfu l bus iness2m an in ou r tow n, bu t comp a red to the ch iefs ofthe b ig na tiona l indus tries, he s jus t a b ig fish in a sm a ll p ond. 在我们家乡他算得上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但与全国的工业巨头们比起来, 他只是一条小池塘里的大鱼(矮子中的巨人)罢了。而汉语习语“小塘容不下大鱼”却是极言其大, 二者意义显然迥异。在英语动物类习语中, 还有一些在汉语中找不到完全对应或部分对应的相关习语, 但是也不能采取直译的手段

15、,因为有些动物在西方文化中,可使人联想到某种特征,但在中国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这时,如保留原文的动物形象及设喻方式,会令读者觉得费解,反而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对于这类习语只能通过意译来实现文化转换。 3 如: to lead a ca t and dog life / to live like ca ts and dogs 不能翻译成“过着猫狗 的生活”,这一习语喻指“争吵不休的生活”, 经常用来指夫妻之间的不和睦。To live like a figh ting cock 如翻译成“像斗鸡那样生活”, 因为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汉语读者很难联想到它是指“过养尊处优的生活”。过去欧

16、洲的上流社会流行斗鸡的游戏,所以斗鸡甚为得宠, 自然是生活优裕。英语习语to m akesheep s eyes如在译入语中再现为“羊眼”, 肯定会令读者不知所云,但若将其译为“送秋波; 抛媚眼”, 直陈其喻意, 则能起到误(而非“吃乌鸦”) ; to have bu tte rflies in one s s tom ach 紧张得发抖; 忐忑不安(而不能译成“肚子里有蝴蝶飞”) ; to ta lk tu rkey, 意思是“坦率认真地谈话; 开门见山地说”,而非字面上的“说火鸡”。最后,要谈到的是可喻指人的动物类习语的文化转换问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都存在着以动物喻人的现象。个别情况下,二者可以直接转换,如: Hes a fox. 他是只狐狸。这里,“狐狸”这一动物在两种文化中所具备的喻体概念及喻意是完全等值的, 都用来形容人很狡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象是极为少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 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如Im a se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