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4 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6598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4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4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4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4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4 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榴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石榴的外在、内在特征,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抒发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 3、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成就。 4、掌握本课的字词。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赋予石榴的形象和感情。 课件准备: 本人自创开发的石榴(Authorware版);网上挑选的石榴(ppt版)。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朝读: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预习生字词,读懂词义读准字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之中有谁吃过石榴,或看到过石榴树?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看到的、知道的石榴,然后教师打开石榴课件(Authorware)

2、,展示其中的两个模块“图片欣赏”“石榴简介”。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图片,一边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 石榴,别名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等。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亚细亚国家,传说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安石国传入中国,因红色果实垂垂如赘瘤而得名。因一说其种来自安石国,故名“安石榴”;二说其种由东海新罗国(朝鲜)引入,而名“海石榴”。 石榴为落叶小乔木。在热带为常绿树。分花石榴和果石榴两类。生长健壮,树高5米左右,树干灰褐色,嫩枝黄绿,枝端刺状。叶对生,倒卵状长圆形,似柳叶,叶面有光泽,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有单瓣、双瓣,花多红色,并有黄、白、玛瑙及红白相间等色,花瓣皱缩,花期58月。果实球形,黄

3、红色,内有多数子粒,多汁可食,甜而带酸。 石榴枝繁叶茂,红花绿叶,十分美丽,为夏季重要花木。初夏之际,繁花似火,凝红欲滴,点缀于绿叶之中,让人感到“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石榴传入我国,深受人们喜爱,被定为农历5月的“月花”,5月被称为“榴月”。现在我国除极寒地区外,均有栽培分布。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西班牙把石榴作为国花,栽种特多。 石榴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之一,其果色艳丽,风味优美,营养价值较高。古人把它比作“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称之为“水晶珠玉”,列为果中珍品。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地,石榴是中秋佳节的应节果品,象征长寿、团

4、圆和吉祥,多年来,畅销不衰。 二、交代任务,板书标题、作者 1、首先介绍郭沫若:阅读勾画教材上关于郭沫若的注释;展示课件中的“走近郭沫若”,了解其生平地位主要作品。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大量文学作品,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邓小平称他是继鲁迅之后的“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学习他的一篇散文作品石榴。 三、了解朝读预习效果,检查字词读音:先展示课件中“生字教学”模块的第一页,点读;再展示课件中“生

5、字教学”模块的第二页,集体订正。 四、朗读课文(课件中有配乐朗读) 五、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教师介绍石榴的写作背景:(打开课件的“写作背景”模块)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政界人物、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借石榴托物言志,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热情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情的追求 ()讨论分层:打开课件“课文分析”模块中的第一块“课文结构”,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得出:“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由此先将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

6、分:(1)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石榴树,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点读或齐读) 2、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来的,是直接引出来的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将一般的树木和少数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 3、“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情感,总领全文。 过渡语:石榴的“最可爱”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课时

7、一、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对石榴进行描绘? 先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再写石榴的花;后写石榴的果实。第2段:枝叶美;第35段:花朵美;第6段:果实美。 2、学习第一层: 男生齐读,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韵气质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 思考:石榴的枝叶美在哪里?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表现石榴的枝叶美?(对比,把石榴和梅柳来作比较); “梅柳之长”,“梅柳之短”各指什么?(长:奇崛清新;短:枯瘠柔媚); 小结:第2段,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树相比:第一、二分句先说石榴与梅树、杨柳

8、树的相同点;第三、四分句分承第一、二分句,突出石榴与梅树、杨柳树的不同点;第五、六分句进一步写比较的结果,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3、学习第二层: 女生齐读35段; 第3段写花的什么,“最可爱”的原因是什么?写花的颜色(色彩)和品格(习性)。颜色:深红;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之所以“最可爱”,是因为它既有形态美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 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为何如此比喻?两者有何相似点?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石榴和心脏都是一样的鲜红,一样的火热把石榴,把石榴比作夏季的中心心脏,这表

9、明作者对石榴高度的赞美,突现了石榴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第4段写什么?由花骨朵到花的演变过程(骨朵:没有开放的花朵)作者把这个过程称为什么? “奇迹“:逐渐翻红 顶端整裂为四瓣 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第5段写什么?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红金黄;形体:花瓶金罍。结合课件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感情。 4、学习第三层:我们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领略了石榴花的热情奔放,我们再来看看石榴的果实 朗读课文 石榴果实成熟时是什么样子?似破口大笑,籽粒透明光嫩; 这一段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运用拟人比喻,语言生动准确,形象写出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 5

10、、小结:读完第二层,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在状物上有什么特点?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二、研读第三部分: 1、齐读 2、文章先说“我喜欢夏天”,再说“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 作者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一种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石榴的花又因它的形态色彩美和精神美,因它那“奇迹”般的充满“妙幻”的发展变化美,成为石榴树“最可爱”的部位,要是没有它,夏天将显得黯然无光、索

11、然无味,所以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再次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实际上就是赋予石榴(像夏天一样)热情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和品格,表达了对石榴高度的热爱和赞美,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作者先说喜欢夏天,其实是一种衬笔。 3、“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什么意思?流口水了 三、总结全篇 1、主题(写作目的):本文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赞美,赞扬了不怕威压、敢于斗争、热情向上、充满活力的品格与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人生追求。 2、写作特色: 抓住特征,生动细致地描摹; 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四、落实课后作业,另外设计几句推销石榴的广告词。 板书设计: 爱石榴 (1) 最可爱 对比 总领下文 枝叶美(2) 奇崛而不枯瘠 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 画石榴 花朵美(35) 夏季的心脏 果实美(6) 破口大笑 一口皓齿 赞石榴 (79) 充满活力 热情向上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