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46481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 了解了这些共和国功勋的事迹之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B.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苦难辉煌的历程,正是由一批批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功勋模范人物书写而就。C. 一代接一代怀揣科技报国志的科学家们,坚贞不渝地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D. 8位“共和国勋章

2、”获得者,彰显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赫赫功勋和高山仰止的人格力量。2. 有同学准备了一段与此次庆祝活动相关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在【甲】【乙】【丙】【丁】四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它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于敏隐姓埋名 28载,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我国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他把航天报国当成初心;董存瑞似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一辈子淡泊名利【甲】不改本色回溯过往,浓浓的家国情怀都体现为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

3、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乙】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丙】【丁】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A. 【甲】逗号【乙】分号【丙】感叹号【丁】引号B. 【甲】顿号【乙】分号【丙】引号【丁】省略号C. 【甲】顿号【乙】逗号【丙】感叹号【丁】引号D. 【甲】逗号【乙】逗号【丙】引号【丁】省略号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 默写_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 , _ 。行路难中,表达作者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的句子是 _ , _ 。三、其他(本

4、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 治国重勋劳。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搜予于敏、屠呦呦、袁隆平、黄旭华、张富清、孙家栋等8人“共和国勋章”。在新中国迎来七十华诞之际,五中分校开展“向功勋致敬”主题纪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 cu)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 (d)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这是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获得的颁奖词。1972年,在失败

5、了190次之后,项目组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 甲(发明发现)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 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近半个世纪来,共 乙(挽救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超过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

6、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 A浸渍(z)迄(j)今“医”字的第6笔是捺B浸溃(z)迄(q)今“医”字的第6笔是点C浸渍(z)迄(q)今“医”字的第6笔是点D浸渍(z)迄(y)今“医”字的第6笔是捺在文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淬取度过B萃取度过C萃取渡过D淬取渡过在横线【甲】【乙】处分别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发现挽救B发明挽救C发现拯救D发明拯救用下列词语来评价中医学者屠呦呦,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杏林圣手 B悬壶济世 C橘井泉香 D弈界高手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5.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

7、席上见赠,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是一首应答诗,作者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心绪难平。回顾往事,既有对被贬谪遭遇的 _ 之情,展望未来,又表现出一种 _ 的人生态度。本诗的颔联,写的是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表达内心感触的?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一直备受人们喜爱,人们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再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下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水浒传邮票,向我们呈现的是 (绰号)斗浪里白条

8、的情节。浪里白条指的是 _ (人名)。下面语段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甲】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甲】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甲】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甲】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甲】看了,从此心中忽

9、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偶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文段中的【甲】是 _ (人名),他还曾 _ (填写事件,语段中出现的事件不能再写),从中看出他 (性格品质特点)。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7. 文言文阅读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

10、顷,沙鷗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 A浊浪排空排兵布阵B波澜不惊惊慌失色C此乐何极尽态极妍D不以物喜以身作则联系语境,对句子翻译及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_ 【甲】则有去国怀多,忧谗畏讥 翻译: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

11、乡,担心被说坏话,怕被批评指责。 理解:阴暗的天气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生发了很多感慨,同时又满心顾虑。这一句写出了迁客骚人的痛与忧。 【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翻译:天地辽阔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理解:天空和大地,连成一片,碧蓝的天空和翠绿的草地,融为一体,放眼望去无边无际。这句写出岳阳楼壮丽的美景。 【丙】是进亦忧,退亦忧 翻译: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是担忧,匪朝以后也是担忧。 理解:面对朝廷和山林,古仁人进退两难。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古仁人具有很多高尚的情操和高洁的品格。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范仲淹、

12、文天祥、于谦具有哪些美好品德。 【链接材料一】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链接材料二】 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8. 阅读下

13、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水,似乎是一个属于大自然的名词。因为早在人类学会欣赏什么是美的时候,这种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的存在了,只是当时,美丽的山水没有发挥到自己的作用。加上“文化”二字之后,山水就不再是那天然的尤物了,加了“文化”就等于加了人类的因素,因为只有人类才拥有文化。 山水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可以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从对美的无知到对美的追求,这难道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吗?魏晋开始,人们对美有了自觉的意识。因为,只有在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学着去享受。而这种生产方式的进步,使得人类有了多余的时间去享受美,所以,对美的追求从侧面反映人类的进步。在认识到美之后,人们尝

14、试着去创造美,通过改造大自然而得到美的效果,无一不是对美的追求。在改造的过程中,人们 _,使得山水更加精致,更加发挥自己的资本。没有了技术,怎么谈得上改造呢?所以说,山水文化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类的进步。 山水能够洗涤人们的心灵,能够给人们精神上的安慰,现在的旅游之所以如此地发达,我想多数是因为人们发现,身处于自然之中能够有一种心灵的释放,能够有种精神的慰藉吧 !就像读书能使人容智一样,欣赏山水能够使人开怀。 【材料二】 在儒家的文化体系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文化一直是割舍不断的情愫。儒家的这种山水文化昭示着我们应当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徜徉于青山碧水之间。这里就可就触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

15、旅游。在提升修养中,旅行是个重要的途径,与读书的功用相似,只不过读书是读的有字书,旅行看的是无字书。说到旅游,尤其是黄金周的旅游,路上车多,景区人多,大多不是“咏而归”,而变成了“累而归”。这种旅游几乎成为一种负担,其意义至多在于多到一处不曾踏足的地方。而真正的旅游意义在于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从中放松身心、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有位朋友特别喜欢旅游,而且也几乎游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在多年的行走中,他以一位行者的眼光记录了_,经历了世事沧桑的变迁,于是逐渐在内心深处升腾出一种坚定的信仰,向外的旅游同时也是向内心的探寻的过程,向外走的越远,想家的感觉也就更加强烈,心灵的家园也就更加凸显。最终人还是要回归本我,回归心灵的家。 【材料三】 近年来,山水文化不仅催生了文旅产业,也让其在多领域融合。古有“读万卷书、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