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探讨 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师资滞后之虑.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6388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课改探讨 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师资滞后之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学课改探讨 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师资滞后之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课改探讨 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师资滞后之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改探讨 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师资滞后之虑.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师资滞后之虑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高中教师的关注。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为新的语文课程欢欣鼓舞之余,也隐隐有些许担心。新的语文课程安排了个学分的必修内容,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不同系列的选修课程。这种设计无疑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但是,以模块及专题形式开设的选修课程对开课老师却是一轮新的挑战,新语文方案的实施必须解决师资准备不足的瓶颈制约问题。首先,多年来的传统教学习惯导致很多教师只会“教教材”,只会“灌输”,

2、缺乏课程开发意识。试想,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一直是遵照“教学大纲”,同一年级的全国语文教师照搬同一家出版社、同一批人编写的同一本教参上的结论与答案,习惯了被剥夺课程研制参与权、教材重构自主权,一旦让他们独立自主,他们很可能会无所适从。要使语文教师既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并做到在学生选择课程时成为指导者、对话者和协商者,确实存在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其次,以模块形式设计的选修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素质,并具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学习内容的能力。而受大学时所学的专业限制,单一而狭窄。近年来许多中学都开设了校本课程,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各所学校的语文教师所开课程几乎大同小异,

3、只是把语文学科知识前后联系或纵向延伸,对学生缺少吸引力,这与我国多年来师范院校强调专业忽视综合的培养方向不无关系,而要改变目前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单一化状况,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第三,新课程方案尤其是选修课程的开设客观上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高要求,为教师的自主性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但在应试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很多教师己经被教育机器磨平了棱角,缺少个性的喜好与追求,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难以适应开设模块式的选修课程。我们身边有一些语文教师,搞试题研究很有一套,但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作品,要求学生读书自己却不读书,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自己却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但往住还成了特级教师、名教师

4、,成为众多青年语文教师学习的榜样。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个系列为例,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在每个系列都能开课,这可能难以做好,但是你至少要在某个系列某个模块的课程上有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和追求,才能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而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中,有学科特长、有自主发展要求的教师实在不多,很多教师在毕业几年后眼晴中看到的就只有应试了。第四,实施新课程方案需要教师具有课程评估能力,新课程方案推行高中学分制,其评价原则为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但在具体操作中却难以做到不走样变形,以前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是高考的终端显示,评价教师的依据是所教学生在高考中的终端显示,这样的观念在教师头脑中巳根深蒂固。以语文学科

5、为例,语文学科成绩应扩展到课内课外的学生多种成分表现,学分来源应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定、教师评定方面综合。但在“校本课程”中,许多教师给学生的成绩还是由一张试卷决定,或者进步到由学生的一篇文章决定。因此,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也是保证新课程方案顺利实施的当务之急。客观地说,近年各地在推行研究性学习和倡导开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程意识都受到了较为强烈的冲击,每一次教改都会对教师的行为表现、思维方式和价值定位产生深远影响,这为实施新课程方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高中师资的准备与新课程方案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怎样建设一支与新课程方案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尚有待于决策者、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并不懈努力。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