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6162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备课讲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精品文档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读书笔记 这次我读的是葛兆光老师编写的在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古代中国在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下面我将先对整本书的大致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阐述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和读后的感悟。一、对全书的概括这本书主要分为十二回讲义和最后的结语这两大部分。前面十二回主要是对古代中国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的结语是作者对古代中国文化从不从层面进行的总节。本书前十二节主要介绍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接下来我将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概括,所讲顺序可能与作者的写作顺序不一致。本书第一回主要讲了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由于古代中国科学

2、技术,航海技术不发达,人们对世界的观念就包含着许多的想象成分。比如说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斗笠一样,覆盖在大地上,中心是北极和北斗星的位置,大地是方的,就想棋盘一样,中心是洛阳地带。他们这样认为是因为这和他们关于“天”的视觉经验、关于“地”的想象一致。因此人们对这种世界观深信不疑,即使有人反驳道;“如果天是圆的,像个罩子一样把方形的大地盖住,那岂不是要么大地的四角裸露在外,要么有些地方只有天没有地?”而且古人一致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中国无论在文化还是在经济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各国,这一观念直到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才被人们所摈弃。第二回主要讲古代中国的婚礼丧仪制度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家族之内等级

3、分明,父党和母党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在内外这个原则基础上,各种亲属被严格地区分出远近亲疏来。依靠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的原则,建立起家族的内在秩序。中国人的婚礼丧仪制度则冗长而繁琐复杂。古代人结婚要讲究门当户对,因此有人称之为“合两姓之好”。从双方相互认识到结婚大概可分为六个阶段,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古代的丧礼制度也是繁琐复杂。丧礼制度中衣服不仅仅是衣服,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婚礼里面有所谓的“五服制”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腮麻。古代中国的婚礼丧仪制度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有利于维持整个家族与社会的稳定。接着作者主要讲了中国的思想流派以及宗教,主要涉及第三至第十一回。首先我

4、们来看一下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孔子提出的,是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最主要的是以下三点:一从礼仪的规矩到人间的秩序,他们越来越注重“礼”的意义;二从象征的意味中,儒家学者逐渐发展出来关于“名”的思想;三儒家学者意识到要推寻礼仪的价值原本,进而追寻“仁”,即遵守秩序的心理与人性的基础。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帝王的统治,所以自从汉代的“独尊儒术”之后历朝历代都推崇儒家思想,使其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思想流派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要特点就是玄妙超脱,推崇“道”却又偏偏说“道可道,非常道”。也正是道家的玄妙使其得到许多文人的喜欢。道家的道有多重含义。首先,道是无

5、形、无名的,但却是一切有形有名的事物的起源和基础。其次道也是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必然道路。再次,道有说话和命名的意思,在老子那里,道是一切的根源,是无名无形的,但从道那里衍生的一切,则都是由它给予名称的,有了事物,就不再是“无”而是“有”了。其实虽同为道家,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却有所不同,老子的道理是针对个人的人生,特别是生存,而且老子的想法是针对政治的。老子主张人效法自然的“道”模拟“道”来生活,做到无为,无事,不干涉,顺其自然。其次老子主张反本复初,像“道”一样,回归最初的本原状态。然而庄子似乎不太关心政治与人身的养身修炼,更注重作为“精神”的东西,即庄子更关心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超脱

6、等问题。而且庄子认为人应该抛开知识和贪欲才能达到“无”的境界。说到了道家思想那就不得不说以下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道教不像古代中国其他的宗教,因为它的资源都是来自中国本土的思想、知识和技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道家和道教并不等同。尽管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毕竟不同。道家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学说,而道教却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追求永生和幸福。因此道家炼丹技术特别发达,他们想通过炼制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以达到永生的目的。不过这样炼的丹药都是外丹,之所以叫外丹是因为它主要靠制造和服用外在药物来保持生命。与外丹相对应的是内丹,内丹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气功、养生术,不过它并不是纯粹的气功,它不仅仅是一

7、种保健养生的方法,在道教的观念系统里面,它应该是一种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术。其次道家还有一套完备的神鬼系统。在道教中最高的神是“三清”玉清、太清、上清。除此之外还有玉皇大帝、八仙、阎王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鬼系统。而道士则是沟通人身之间的中介,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道教的法术最普通的是三类:祝咒,符箓,剑、镜、印等驱鬼情深的法器。道教咒语非常多,而且种类众多。道教还有一种解决世俗困厄的方法,那就是画符。同样道教的符也很多,而且晦涩难懂,具有神秘之感。道教的法器众多,它与符和咒共同组成了道教解决世俗困厄的方法。提到道教那就必须得讲一下佛教。佛教很久就传入了中国,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关于佛教如何传

8、入中国有很多种说法,这不是我们要讲的内容,因此处省略这一问题。佛教的思想与三种思想密切相关。分别为婆罗门的祭祀知识、瑜伽的技术与知识、耆那教的思想与知识。释迦摩尼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种学说,最终顿悟,创立佛教。佛教认为人痛苦的根源就在人的心中,因为人心底里与生俱来的就有“无明”。佛教的解脱知道就是“苦集灭道”四谛。分别对应了苦谛佛教对人生的一种悲观态度;集谛造成世间人事苦难的原因;灭谛指苦难的消灭;道谛超越苦难,达到涅槃的种种理论和方法。佛教的解脱之法是“戒定慧”三学。戒就是用外在的纪律、规矩对人的行为、语言、思想采取强制性的约束。定就是用自己心灵的力量对自己的欲望、感情进行自觉的约束。

9、惠就是以理性对人生因果关系和宇宙本源面目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在理智上达到解脱。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影响很大,但是中国对佛教的影响也很大。佛教与中国的道教以及儒家思想进行了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中国佛教。随着中国人对佛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逐渐分为好多宗派。比如显密两大宗等。佛教神灵众多,其中最受老百姓所崇敬的是观音菩萨。佛教的观音菩萨有众多化身,如千手千眼观音、马郎妇观音等。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经常就众生于水火之中。总的来说,佛教对中国影响深远,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本书最后一回主要讲了中国风水的起源、发展、用途、以及该如何看待风水。接着这就是本书最后的内容作者关于

10、中国文化的总结。作者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总结。二、个人的思考与感悟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不禁想起以前见到的一个问题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一直困惑着人们的难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将本课程老师所讲内容与我选的另一门课程所讲内容结合起来,得出了我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些地方不太合理,但这毕竟是我自己思考所得到的答案。在这里我把中国古代的各种思想比如说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称之为古代中国哲学。我认为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与古代中国哲学和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该问题与古代中国哲学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与

11、西方哲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的哲学讲究实用,而外国的并不注重其哲学思想的实用性而讲究逻辑,讲究合理性。当然这种说法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我国古代有很多思想流派,比如说法家、儒家、墨家等,为何这么多思想流派中只有儒家占据了主导地位呢?对,就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实用性。儒家的思想体系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儒家讲究三纲五常,讲究“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爱国与忠诚,这些都有利于维护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宗族制与家长制,进而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进而可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然而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以及统治地位的保证正是统治者所想要的。正是因为儒家有这么多,这么重要的实用性,所以才会有罢黜百家

12、独尊儒术,才会有虽百家争鸣但却一家独大,才会有历朝历代皇帝都拥护儒家思想的局面产生。然而也正因为儒家占据主导地位,儒家的思想观念才能深入人心,儒家的封建礼制才能像教条一样是我们信服。人们被这种教条所教化,只知道应该做符合儒家思想的事情,因此也就没人进行科学研究这种事情,因为这是中国哲学所不允许的。虽然现代社会讲究科学,但是我们从小到大就受中国哲学的熏陶,像儒家思想这样的古代中国哲学思想还在影响着我们,因此近代许多中国人自认而然的认为研究科学不是自己该干的事情,导致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并不高,进而导致近代科学的产生在西方国家而非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思想的影响。下面是我摘选的金刚经 第五

13、品 “如理实见分”中的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认为一切皆空,世间万物都是因为人的“无明”而存在的,我们应该摆脱“我执”才能进入“无我”的状态。于是问题就来了,佛教把世间万物都看成虚假的,不存在的,都是由人的“无明”造成的,那么既然一切都是虚假的,那么我们怎么研究时间万事万物后所隐藏的规律呢!科学又不会凭空产生,不研究这些规律又怎么能得到科学理论呢?因此我认为佛教的这种世界观或者说佛教的这种思想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而导致近代科学的中心在西方而非中国。 以上就是我对李约瑟问题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见谅。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古代中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某些问题上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会把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这本书推荐给朋友,也让他们像我一样从中受益!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