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20.黄生借书说练习鲁教版.doc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46152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20.黄生借书说练习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20.黄生借书说练习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20.黄生借书说练习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20.黄生借书说练习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20.黄生借书说练习鲁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生借书说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惴惴()庋藏 ()俟异日() 形诸梦()辄() 素蟫() 2. 解释加点的词。 (1)授以书而告之() (2)非独书为然() (3)若业为吾所有() (4)姑俊异日观云尔()() (5)归而形诸梦()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课内阅读,整体感悟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B.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 子孙弃者无论焉 D. 若业为吾所有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业为吾所有 A. 非独书为然 B.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C. 为一说,使与书俱

2、 D. 而身为宋国笑 5. 按要求 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_,作者是 _(朝代)的 _,字 _ _,号 _,又号 _。 (2)“说”是古代的一种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写出 3 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4)课文为了论证“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 面的对比是( 1)_,( 2)_,( 3)_。 课外阅读拓展提高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 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 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

3、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 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6. 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_ 7. 乙段中,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_ _ 8. 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_,反面是 _ _。 9. 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发现创新 10. 翻译下列句子。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_ (2)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_ (3)姑俊异日观云尔。 _ 黄生借书说 1. zhu gu s z h zh y n 2. 略(参见课文注释) 3. D

4、4. D 5. (1)(参见课文注解) (2)叙事兼议论;说说。 (3)吾,余,予;尔,汝,子。 (4)“书非借不能读”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藏书者和借书 者不同心理的对比;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6. 作者的遭遇是“张氏之吝书”,“予固不幸而遇张”。黄生则是“予之公书”,“生 固幸而遇予”。 7.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 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 反面是做官后藏书 不少反而不读书。 9.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10. 略(参见译文) 课后 习题 第一题:

5、作者的遭遇是 “张氏之吝书” , “予固不幸而遇张”。黄生遇到的则是 “予之公书” , “生固幸而遇予”。 第二题: “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从三方面进行论述的:首先泛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 官宦豪门和富有之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 再以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 人的书, 两种不同心理的对比来论说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并以自己切身的经历 和体会加以印证。 最后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感知能借到书读的幸运, 以激励其勤奋读书的上进心。 第三题:略 第四题: 1. 独:只是。然:这样。 2. 与:给。形:出现。 3. 故:所以。辄:就。 4. 公:公用。吝:吝惜。类:一样。 第五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