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45800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37.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版)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第一节(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何为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内容 一、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二、古典园林的分类 三、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四、古典园林的赏析,一、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1、生成期(殷商秦汉),(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周文王“灵囿” 台:商代出现的人工建造的高台,供观赏天文气象及游乐为眺望之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大片地上通过对土的夯

2、筑而成,发展到周代后为台榭。,(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皇家苑囿规模宏大、私家园林的出现 特点(利用自然): 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 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汉武帝的上林苑,汉武帝的上林苑,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

3、 私家园林类型:城市型宅园 郊野别墅园,3、成熟期(隋、唐、宋),(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华清宫;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2)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 宋代的网师园、沧浪亭。,写意山水园,辋川图 王维,4、全盛期(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 (2)皇家园林规模庞大:西苑、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沈夏浮生六记(清) (4)大批造园家的诞生,二、古典园林的分类,(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又称“帝王苑囿”。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4、。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最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颐和园: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2、私家园林:官僚商人文人居住,又称“文士园”。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3、寺庙园林:主要包括佛教园林,道观园林,名人祠堂园林.多座落在山上,选址于空旷处。追求肃穆、庄严、神秘色彩,以达到对人产生强烈的感应的目的。,(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园林 范围大,建筑

5、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 皇家园林是其代表。,北海公园,规模宏大 雍容华贵,2、江南园林 多属私园,以宅园为主,规模小,多奇石秀水、玲珑纤巧,轻盈秀丽,灰砖青瓦,韵味隽永,富有田园情趣,身入其中舒适恬淡。,网师园,玲珑素雅 细腻精美,3、岭南园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宅园为主。其发展历史较晚,曾师法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风格在二者之间。具有热带风光、建筑比较高而宽敞。 岭南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十石斋与番禺的余荫山房。,可园(岭南园林),三、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叠山理水 山水是中国园林的标志,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山水有很深的社会情感积淀,在某种意义

6、上说,山水记载着高人的足迹,文人的心路印痕,名士的风流雅韵,山水情已经成为古人心向往之的风雅范式。,1、叠山 山的主要功能在于造景,审美功能主要是分隔空间,点缀空间,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 类型:土山、土石假山、石山 石材种类:黄石、太湖石 太湖石五大特点:绉、透、漏、瘦、丑 代表: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园林专家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环秀山庄,狮子林,留园 冠云峰、岫云峰,2、理水 以小尺度体现河、湖、溪、涧、泉、瀑等景象。 园林中的水景呈现出形、色、光、影、声等多种多样的美。 理水之法:掩、隔、破,(二)建筑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

7、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墙等。,1、厅堂: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狮子林 燕誉堂,2、楼阁:楼在园林中一般用来作卧室、书房,也用来观赏风景。阁用来收藏

8、珍贵的书画、经书及功臣像或供佛。在园林风景是作为点缀风景、登临观景之用。,拙政园见山楼,见山楼,颐和园夕佳楼,颐和园佛香阁,拙政园浮翠阁,3、亭:供游人休憩、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观赏性的小建筑物。,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北海公园五龙亭,4、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想、眺望。水谢则要三面临水。,怡园的藕香榭,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5、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形似车厢。,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拙政园 听雨轩,留园 闻木樨香轩,眉月轩:月牙形建筑呈弧形的特殊

9、平面形式。,眉月轩,6、舫:一种仿船形水上建筑,船体花厅,工巧雅致,又叫画舫。也是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观赏性的小建筑物。,颐和园 清晏舫,舫 拙政园香洲,狮子林 石舫,7、廊:起连接建筑物,分隔空间,造成景观,引导游人循廊揽胜的作用。廊有单廊、复廊之分。,拙政园小飞虹廊桥,沧浪亭爬山长廊,怡园复廊,颐和园的长廊彩绘 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四)、园林植物 园林从最初形成起就和花木结缘了,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园林花木以及依附于花木的景观品类越来越丰富,形态内涵越来越深厚,多层次,多方面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作为“替精神创造一

10、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这个“自然”要具备“生境”、“画境”和“意境”等“三境”,而花木是构成这“三境”的重要因素。“三境”涉及生理、心理、生态及意识形态诸多方面,既立足于自然美,又关系着社会美。,1、“人化”自然中自然美的象征 园林植物是营造自然美、创造山花野鸟那种朴素野趣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在园林这一“人化”自然中,植物营造出“生境”,美化着“生境”,也优化了“生境”,园林植物是自然美的象征。,(1)、营造“生境” “生境”就是自然境界,就是清叶燮所说的本乎天然自有之美也,即大自然所固有之美。园林的“生境”营造的是“人化”的自然环境,它通过人对大自然的再创造形成的,比自然更集中,更理想

11、,但又“宛自天开”。,雪香云蔚小亭:拙政园中部野水回环的小岛西北角土山上有雪香云蔚小亭,亭子旁梅影摇曳,枫、柳、松、竹掩映生辉,禽鸟飞鸣山巅,溪涧盘行,温馨新鲜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树木可以创造“声景”。松涛竹韵、桐雨蕉霖、残荷听雨、柳廊闻莺、高槐蝉鸣、都是天籁之音。,蕉窗听雨,残荷听雨,苏州拙政园听雨轩,因取唐李中“听雨入秋竹”,听雨入秋竹,(2)、美化“生境” 园林主人们追求的是“一年无日不看花”,所以都种植四季花卉,突出季相变化。如拙政园,春日到海棠春坞赏海棠,夏天在远香堂上看荷花,秋上待霜亭观橘树,冬去雪香云蔚亭看梅花。承德山庄植物品种繁多,各种植物就达一千二百种。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化

12、,使园林风景既有色彩变化,又突出了季节交替,使人们领略到四季不同的色彩之美,景色之美。,72,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清人张潮幽梦影,(3)、优化“生境” 绿色植物具有调节小环境的气候,保持水土、吸附、过滤灰尘,净化空气、杀菌、杀毒,吸收噪音的作用,对人类有医疗保健的作用。如植物芳香就能杀死多种病菌,民间有“花中自有健身药”、“七情之病也,香花解”之说。赏花是雅人逸事,能调节人的心情,让人放松,花木繁茂的地方,空气中的负离子多,可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2、园林植物的“人化”特征 在中

13、国传统文化中,花木是人们寄托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使用频率很高的媒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人化植物方面的美感意识,影响深化,并成为文化领域中的优良传统。如“桃子妖妖,灼灼其华”;屈原的离骚以香草比喻君子,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自然美意识。自宋以来,在花谱、艺术书籍以及对植物的诗词杂咏中,都写出了人们赏花木时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花木上。,中国古典园林广泛采用诗画艺术用的比拟、联想等艺术手法,借花木的自然生态特性赋予人格意义,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所谓“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是人们重要的情感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性。植物更多地用

14、来比喻人的社会属性,这些花木,各含特殊的文化意义。中国园林,作为情感载体运用频率最高的要数松、梅、兰、竹、菊、荷了。,松柏:松柏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松柏苍老盘曲的树干,树龄长过千年,木质不容易遭虫害和腐烂,象征坚毅、高尚、长寿和不朽等。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庄子言:“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知松柏之茂。”,拙政园松风阁,横额为“一亭秋月啸松风” “风入寒松声自古”,松风传雅韵,成为松树又一特征。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南史记载“山中宰相”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为长生的象征。据传,古代有一对隐居的夫

15、妇,屋子后有古松千丈,这对夫妇年岁数百,死后化为双鹤,绕松而翔,故有松鹤延年之说。,梅花生性耐寒,冬末即开花,“一树独先天下春”,所以是春的信使。古有寄梅送春的典故,寄梅送春,成为表达友谊的高雅之举。 梅花风姿卓越,清香可人,有“花魁”之美誉。以横、斜、倚、曲、古、雅、苍、疏为美。,梅花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人格清贞,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深合宋人尚雅心理。宋文人爱梅赏梅,成为风尚。梅花玉洁冰清,象征着纯洁,傲骨嶙峋,象征坚韧和气节,这就是文人园林窗户、铺地、雕刻上经常能见到“冰梅”图案的文化意义。,梅花花姿秀雅,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 ”,其像吉祥, 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人们

16、爱用“梅”的谐音“眉”,与喜鹊组合为“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广泛地运用在落地雕刻图案上,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竹子:竹子为“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文化意韵。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子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唐张九龄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淡泊、清高、正值,代表了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 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 因此,自魏晋以来,竹就成为风流 名士的理想的人格化身,敬竹、 崇竹、引竹自况,蔚为风气。竹, 成为隐士名士的代名词,名士风雅的标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扬州个园:作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沧浪亭的翠玲珑:取园主苏舜钦“日光穿竹翠玲珑”诗句意。,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