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3745288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县特点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县农办近两年来,我县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特点农业产业发展,坚持用工业化和项目理念发展农业生产,依照“建基地、扶龙头、抓项目、打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地瓜、白鸭、黄兔、蔬菜、木竹、花卉等特点优势主导产业,有力地增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93亿元,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增长13.6%。现将相干情况汇报以下: 1、农业特点产业发展状态(1)主要成效1.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地瓜、白鸭、黄兔、蔬菜、木竹、花卉等特点优势主导产业

2、发展势头良好,已构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业生产格局,并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全县发展地瓜种植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15万亩、水果基地11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烤烟基地3.6万亩;*白鸭和*黄兔“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基地”繁育体系已构成,共建白鸭养殖生产基地10个,肉兔养殖示范场68家,市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4家,水产标准化池塘养殖8500亩;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72万亩、丰产毛竹林基地38万亩、丰产油茶林基地1.9万亩,鲜切花基地800亩,兰花基地2000亩,其中*兰花博览园400亩,种植兰花660万株,是全国最大的国兰基地。*县被农业部授与“中国红心肠瓜干之乡”、“*白鹜鸭之乡”、“全国农产

3、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 2.产业聚集趋势明显。全县“1村1品”、“多村1品”产业发展格局发展较快,范围经营种养大户逐年增加。2012年底,地瓜产业加工销售骨干企业42家、从业人员达13万人,白鸭年出栏1000羽养殖户50个、从业人员2000人,肉兔养殖示范场近100家,* “3花1珍”即“*兰花+鲜切花+食用与药用花+珍稀园林苗木”的花卉产业格局初步构成、花卉范围以上经营户1899户。现代农业示范区、红心食品加工区的计划建设进展顺利,落户企业和项目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计划建设的*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总投资4.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实现产值

4、2.62亿元,落户企业、合作社15个,初步构成鲜切花、葡萄、烤烟、高优蔬菜、优良甘薯、珍稀苗木等若干个千亩范围经营示范片,为我县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集群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00多家,其中范围以上企业58家,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其中6家为省、市级)。*红心肠瓜干团体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福建省品牌农业金奖企业”,福建*兰花股分有限公司计划2013年在*创业版上市。2012年全县年产值超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辐射带动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6.5亿元。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4.合作组织发展迅

5、速。2012年5月成立*县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全省首家),吸纳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两个基金”,2012年度共为63家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担保贷款2105万元,为45家烟草大户免除反担保手续,担保贷款314万元,总计担保2419万元。截止2012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7家(是全市发展最多的县),其中省级合作社4家、市级合作社17家。仅2012年新发展116家,注册资金达35609万元,社员达3315人,年销售收入达76420万元,带动农户数42700人,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得到大大提高。 5.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全

6、县累计获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4件,市知名商标19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省名牌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全县农产品企业获“QS”食品安全准入认证企业50多家,“*红心肠瓜干”再次成为*唯1的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6.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以相干管理、服务机构为主轴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成形,成为推动特点农业发展的重要气力。全县已建立县、乡、村3级联动的“3农”服务网络,有县级农业技术推行机构8个、乡镇“3农”农业服务中心17个、村级农民技术员699名。所有行政村已实现广播、电话、电视“村村通”,并具有互联网宽带接入条件,*县农产品信息网、“12316”(原969

7、155)农业服务热线网络健全。2012年我县被列为省级“推行世纪之村平台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计划在 2013年全面完玉成县242个村级3农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服务保障。 (2)主要做法1.抓计划布局。1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县高度重视特点农业产业工作,成立县农业产业调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出台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实行计划,实行“1个产业、1套班子、1项政策”,全面加强特点农业产业的计划、管理和服务。2是重视政策推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地瓜、白鸭、花卉、茶叶、油茶等特点产业发展的产业计划和1系列优惠政策,进1步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

8、面实行优惠倾斜,推动特点农业产业的发展。3是强调部门配合。县委、县政府屡次召开农业产业调和领导小组会议,展开农业生产调研,部署谋划农业产业发展工作。 2.抓项目带动。1是加强项目开发。用工业化理念,加强项目策划、编制、论证,立足特点、立足实际,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充实农业产业项目储备。2是优化项目服务。 实行领导挂钩项目工作责任制,将农业生产列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评,积极调和解决项目建设中产生的征地、用电、用水、工商、环保、税收等各种问题,帮助加快项目建设进度。3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1园两区为平台,想方设法引进农业产业项目落户*,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共引进以晴、茗匠、丰

9、海、原态等农业项目23个,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4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主动对接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省、市委1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积极争取食粮产能县、农民创业园、标准化农田建设等农业扶持项目,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得到极大改良。 3.抓龙头培养。1是扶稳重点企业。依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申报认定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省、市农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2是培养亿元企业。2012年起开始实行亿元企业扶持计划,对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新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优先申报省级农产品深加工补

10、助,增进更多亿元企业的构成。 4.抓品牌打造。1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狠抓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制定规范的地方标准体系与综合生产技术规范,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红心肠瓜干福建省地方标准综合体、甘薯干国家行业标准、*红心肠瓜干原产地标志认证、*白鸭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白鸭系列标准等1系列地瓜标准化生产规程已制定,*红心干生产和*白鸭养殖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是争创名优特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展开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和“QS”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农产品企业获“QS”食品安全准入认证企业52家,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县政府自200

11、7年起加大对品牌创建工作扶持力度,对取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定的嘉奖,企业争创商标、打造品牌的热忱进1步提高。 5.抓创新突破。1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建立设施栽培面积近5000多亩,其中设施蔬菜260亩、 设施食用菌450亩、设施水果面积1500亩、设施花卉2700亩、设施特点中药材150亩。2是突破发展新兴产业。铁皮石斛、金线莲、金银花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已建铁皮石斛组培中心2000平方米,扩繁铁皮石斛20亩、建设金线莲组培中心2个,金线莲20亩、仙草400亩。3是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进农产品多元化、系列

12、化。如在“1根毛竹”上做文章,把“1根竹子”做细、做透、做大,竹加工产品从普通竹凉席、竹模板、竹胶板、竹地板、竹集成家具,发展到茗匠竹艺、鑫晟*醋碳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竹材综合、循环、高效利用,增进竹材加工产业优化升级。 2、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够高。部份乡镇没有特点主导产业,全县缺少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品牌知名度、加工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的状态还没有根本转变。如白鸭目前只出售活鸭、白宰鸭、冷冻鸭,高端产品还未得到开发。 2.农企联系不够紧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不够紧密,“定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誉程度的限制,依然存在定单好

13、下、兑现难问题。 3.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家对风险的认识、市场策略、管理水平适应不了情势变化,影响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的发挥。部份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点农业”和“生态农业”概念模糊。 4、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技推行、动物疫病防控、农村土地流转、农业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能力还不够健全,整体技术设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土地流转和范围化经营程度仍较低,经营水平不高,在1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特点产业的发展。 3、加快推动特点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延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延续做强做优地瓜、白鸭、黄兔、木竹、蔬菜等特点产业,巩固完善

14、 “1业多乡、1品多村、1路1色”的发展格局,提高结构调剂层次和水平,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新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和无污染、无公害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建立健全优良米、绿色地瓜干、无公害蔬菜、特点畜禽基地;尽快实现种植业为主向农牧并重转变,重点发展*白鸭、*黄兔、稻田养鱼等范围养殖业;实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1体化工程、森林灾害防治工程,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2.着力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进1步创新以“风险同担、利益同享”为核心的联结机制,总结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

15、社+基地+农户”、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担保基金”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结合*旅游开发,展开富有*特点的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举行富有*特点的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加快培养领军企业。1是继续实行亿元企业计划。继续实行亿元企业计划,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选择1批亿元企业逐企问诊,1企1策,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指点培养,对新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优先申报省级农产品深加工补助。继续实行增进农业贷款担保工作实行方案,鼓励现有担保公司和新组建农业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

16、贷款担保服务。2是加快新产品研发。指点企业依照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的要求,引进现代装备,改造或淘汰老装备,使产品与国内外同行业接轨,鼓励企业开发独特产品,注册资金的商标,抢占市场先机。3是建设1指示范区。加快省级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红心食品加工区建设,走“专、精、特、新”发展门路,引导鼓励新上企业和已批准设立的企业入户示范园区或集中区,增进产业会聚。 4.优化产业发展环境。1是整合项目资源。坚持贯彻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的政策,整合各类农业产业项目资金和县财政每一年安排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特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品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特点农业产业发展。2是制定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