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3745284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教师核心素养发言稿家好!非常感谢我们学会,也感谢我们理事长徐x教授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谈1谈关于传统文化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素养问题1些xx的看法。传统文化教师的核心素养首先,对1个传统文化教师来讲,最重要的还不是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信仰。不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士,没有资历做传统文化的教师。如果要教传统文化,自己要首先成为传统文化的人。到甚么程度?我觉得应当到信仰的程度。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信仰的教育,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国人是以文化信仰而聚集到1起的1群人。不管血缘、不管语言、不管民族、不管宗教、不管风俗,只要信仰中华文化的人,就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有1种超出血缘、语言、民族

2、、宗教、风俗的信仰。在历史上就是这样的,在今天也应当是这样。1百年以来,我们引进西方的教育Education。西方的教育有4条线:学校教育、教会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是3条线:学校的教育、家族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承当的功能相当于西方的学校和教会两方面功能的相加。所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要传道,然后再授业和解惑。在西方基本上是教会负责精神和信仰,学校是负责知识和技能。从中华民国蔡元培先生作第1任教育总长以后,就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引进来的是学校School到University这条线,没有引进教会。所以在1917年的时候,蔡元培先生发表了著

3、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但是到今天可以基本上得出结论,没有可以代替宗教的美育。所以1百年来我们的信仰教育1直是个问题。初期的时候我们有政治的教育,另外还有残余的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基本上能够顶得住。但是到了1990年以后,随着老1批教师的退休和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降落,出现了信仰方面的缺失,国学热就此兴起。所以我们要把传统文化教育看成是中央文件所说的铸魂的工程。铸魂就是建立信仰,传统文化教育就是重塑中国人的信仰的1件事情。中华文化的信仰是甚么?关于中华文化,我画了1个图,是个同心圆,这样把各种概念分清。图中间画了1条线,线的上面是概念,下面是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我们中华传下来的东西有好的也有坏的

4、,所以最外面的叫蛮横蒙昧,蛮横就是不文明。往里有中华文明。甚么是中华文明?就是有人性的价值。甚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今天依然有人性的价值。甚么是国学?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系统。里面还有1层,叫中华文化精神,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理念体系。希望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在同1层面上讨论问题,用这1层去否定另外一层,就会出问题。甚么是中华文化精神?它是中华文化的理念体系。我们要把传统文化教育当作信仰的教育来做。信仰甚么?就是信仰中华文化精神。这1点非常重要。我们今天传统文化教育分两个层次:1个层次是专业的、职业的、精英的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传统文化教育做的是普及教育。我们大中小学幼儿园和社会教

5、育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普及的、大众的教育。这类教育做不到,也没有必要做经典教育。甚么是经典教育?就是以经典为主体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1直提倡“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为何?由于我们普及教育做不了经典教育,我们没有这个精力,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那是专业精英应当做的事情。大众的教育应当穿过经典去抓那个精神。 我们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经过大量的、长时间的、艰苦的对经典的研读以后,终究悟到了中华文化精神,这实在是有点浪费。我们应当1开始就把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的理念告知他们,这些核心的理念又简单又明了,学术争议又少,为何不直接告知他们呢?我们要肯定几年级的孩子或

6、是甚么样的对象,应当掌握中华文化精神到甚么程度,以此为核心来组织材料。该读经就读经,该练武就练武,这就非常清晰,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只有中华文化精神才能面对当代、面对人生。我们的经典,是两3千年之前的,时期产生了那末大的变化,而且在古代也不是全部中国人都读经的,那是给专业人士读的。今天我们来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读,而且读两3千年之前的东西,这中间有巨大的时期的隔阂,不是我们1般的传统文化老师能够掌握,能够轻易穿越的。而中华文化精神永久不过时,我们提取出来,然后再下到生活里,它能够当下就起作用,立刻对学习者的人生有指点作用。关于中华文化精神,1百年前,从梁漱溟先生、钱穆先生等,1直到今天楼宇烈先生、

7、龚鹏程先生、陈来先生等都有表述。大家的表述不完全1样,但是实际的内容差不太多。而且中华文化精神也是我们基本上都耳熟能详的。用中华精神做教育更简单更有效。关于中华文化精神,我想专门说明1点,就是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要从世界观开始。现在很多中小学做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抓的是道德教育,是价值观。价值观如果没有世界观做支持,做到最后就很容易只剩下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名词,内容可能做的就不是我们的中国文化,可能就做到西方去了。比如说:把礼学做成相互尊重。我觉得这是西方文化精神,那就成了同等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讲求同等的,我们是讲求差等的。所以我觉得世界观很重要。世界观是甚么?就是道。道是甚么?道就是阴阳。西

8、方人认为世界是有固定的、永久不变的规律的,中国人认为世界没有固定的、永久不变的规律,而是阴阳气力的1种相互作用,这是最根本的分歧点。从这里才有万物1体,才有天下为公,才有孝悌忠信。我们要从世界观抓起,非常理直气壮的去宣扬我们中华的道统:道、阴阳、8卦,这是我们基本的世界观。目前中小学是西方学科教育系统。未来的中国教育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首先是提纯西方学科的教育体系,其次是重建中华文化教育体系,中央文件说“构建”,构建就是没有,需要重建,然后还要完善生活教育系统。我们的生活教育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遭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们要把3个方面都建起来以后,使它们相互融通,这才是未来中国教育理想的模

9、样。怎样做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从中华文化精神动身,要知道这批孩子应当掌握甚么样的中华文化精神,到甚么程度,然后以此为标准来组织材料,肯定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和进行评价,最后把中华文化精神注入到他们的头脑里,这样基本任务就完成了。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就触及到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问题。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精神确当代发展,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世界当中的1个新的高峰。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以后发展出来的1个新的高峰。我们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而要看成是1脉传承的关系。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1个信仰教育来做,同时也就是在做社会主义的文化,在做共产主义的信仰。

10、重树红色信仰,扎根传统文化,这是传统文化教师的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师的基本素养第1,是对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基本了解;第2,是对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的基本掌握。我们现在对教学方法不是太重视,很多传统文化教师其实不了解几千年来我们古代的学校是怎样教中国文化的。用西方的教学法来教中国文化是现在中小学的1个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值得引发我们的关注。用拳击的方法可以学好太极拳吗?所以我对西方教学法教中华文化忧心忡忡。我做吟诵比较多,为何?由于吟诵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教学法。这是我们经过采录1000多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和文献研究以后得出来的中国古代学校的教学法体系,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吟诵。吟诵的重要性在于:第1,这是读法的问题,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章是没有读法的。我们现在只看到文字,却不知道读法,如何了解完全的含义?读法在古代是直接写在蒙学课本上的,是以符号来表示的。第2,有了读法才有韵味,我们才知道我们中国的东西读起来是和西方不1样的。第3,声音激起感性的体会,而不单单是理性的理解。我们古代的教育是理性、感性并重的。第4,声韵打开诗教的大门,只有晓得声韵,才能掌握弦外之音,才能谈得上诗教,才能正确地用古诗文去做传统文化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