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3745257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它乃至可以影响人的1生。读书能改变1个人的品德,提升1个人的思想,铸造1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晓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是1种享受;读书是1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教师最最少的职业底线。特别是处在这样1个学习社会化的时期,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增进专业发展,超越“匠”的局限。读书,能够增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资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

2、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趋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1个在世界上繁忙不止的躯体。对1个人来讲,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堕入这类“更可悲”状态的最可行的办法惟有读书。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疲倦”、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豪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1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萧洒起来的,唯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出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高雅和蔼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

3、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取得的魅力。这时候候,就会产生1种奇特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1部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穷相信书籍的气力,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理之1。”从某种意义上说,1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出自我。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1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肯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肯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肯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

4、的不肯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进程的不肯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肯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纯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安排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因此我深入体会到,不读书,就不知道现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情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甚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1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1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语文教师读书笔记2想一想自己毕业快3年了,作为1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但是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常常和书本打交道。由于,读书是我

5、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份。我爱书,也爱读书!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单单是1种需要,更是1种性情的愉悦。它犹如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漫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可以慰藉心灵,让孤单封存在书香中;读书,可以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可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富的果实;读书,可以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英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

6、感遭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爱情的坚强与气力。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1条水草”让我想到曾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1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1起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1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1部书,我们的1生都沉醉在她的润泽庇护中,父亲是1部书,1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1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1部书,1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故乡是

7、1本质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故乡的眷恋,“故乡魂”又是对故乡的酷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1方水土1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理。半夜,回味五花八门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半夜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可以发现生活的真理。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读书就是1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一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1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1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常常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1举1动,都会让学生刻意琢磨

8、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1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但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1个知识份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1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常常把教师看做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不管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1样。1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步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步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步变得博爱而不自私,1句话,读书可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读书能让教师博

9、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之前那样照本宣科,1味地讲授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大。这就要请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情。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1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1份宁静平淡,这类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1本书、1篇文章,乃至1句话产生

10、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读书的好处固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应当有所选择的。除应当读1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应当多读1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发。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习当下1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

11、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固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动,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择地浏览。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收获颇丰。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1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由于1本好书可以影响1个人的1生。真的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增进我们成长。语文教师读书笔记3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1书,收获颇丰。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安排的时间”1建议给我印象深入。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

12、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1个人在求学时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安排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1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抱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甚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浏览题等习题集,碰到困难(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1下整本习题集,不过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1的练习册雷同,乃至1模1样,而真正

13、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沉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舞蹈,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10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一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5彩缤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