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44366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咏雪一、填空。咏雪选自 。作者是 (朝代) (姓名),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解词1、内集: 2、讲论文义: 3、俄而: 4、骤: 5、欣然: 6、何: 7、似: 8、差: 9、拟: 10、未若: 11、即: 12、因: 三、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4、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五、问答题

2、。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 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5、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学常识:陈太丘与友期选自 ,是由 (朝代名字)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内容理解: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 幼时批评父亲友人 “ ”“ ”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三、通假字:尊君在不? 四、一词多义1、顾:

3、元方入门不顾: 顾野有麦场: 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茅庐): 2、信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必以信: 五、敬辞与谦辞尊君: 家君: 六、重点词语理解A、太丘舍去 舍: 去: B、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 行: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 乃: D、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去: E、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 引: 顾: 七、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八、人物理解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

4、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九、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诫子书一、填空诫子书选自 ,作者是 ,字 ,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 。二、划线字解释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 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 致: 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 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慢: 励: 8、 年与时驰 9、 将复何及 10、诫子书 诫:

5、书: 三、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四、阅读 诫子书1、本文作者就 和 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 的力量;“俭以养德”是 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 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