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44340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三年全部古诗词及欣赏.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背古诗词1、冰心诗四首 母亲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成功的花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

2、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2、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传达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潮平两岸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这一

3、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3、赤 壁 杜 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

4、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4、浣溪沙 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赏析】这首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写出了一幅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

5、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5、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是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

6、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词中所表现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旷达精神。上片写中秋赏月,

7、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下片写望月怀人,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但愿人长九,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

8、烟柳满皇都。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8、西江月 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这首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 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

9、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 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9、秋词 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鉴赏】“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蓝的,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色彩多么绚丽,动作多么矫健,充满了勃勃生机。 “便引诗情到碧霄”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

10、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10、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

11、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迢迢牵牛星东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2、闻

12、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的景物,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隐含对王被贬的同情、悲痛。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同情。七下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赏析】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有声有色、

13、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 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

14、妙作用。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2、登岳阳楼 杜甫(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赏析】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而又生动。“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3、蝉 虞世南(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4、孤雁 杜甫(唐)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5、鹧鸪 (唐)郑谷暖

15、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6、咏荷诗歌五首 采莲曲 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莲叶 唐 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赠荷花 唐 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白莲 唐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莲 宋 苏轼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7、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