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44338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宪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宪政: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又称立宪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宪法并被宪法约束、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的要义有两点:第一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第二是限制公共权力,一切公共权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自于宪法。2、违宪审查制度:是指对国家机关和政党及重要领导人的言论或行为违背宪法的原则、精神和具体内容,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确认其法律责任的制度。3、代议制度:指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议会,由议会代表选民行

2、使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等政府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制度。4、选举制度:指的是由选民、选举单位以及政府机关遵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选拔并认定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其他政府机关公职人员的行为。5、两院制:两院制是指通过选民选举产生、或者通过选举和任命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两个相对独立的立法团体,并由两者共同行使立法权的体制模式。6、一院制:一院制是指由民选议员组成一个单独的立法团体,由其独立行使全部立法权7、君主制:指以终身制、世袭制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在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8、共和制:是与君主制相对应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在确认主权在民的前提下,以选举制和任期制为基础,由

3、不同的政府机构根据宪法分别掌握和行使不同性质的政府权力而形成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8、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组成统一行使政府权力的代表机构;各代表机构分别产生同级其他政府机构,并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相关政府机构相应的职权;代表机构处于政府机构体系的核心,其他政府机构由其产生并对其负责。9、政党:政党是现代国家的政治组织,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团体,他们通过选举或革命取得政权并行使政权。10、国家元首:通常为一个国家对外、对内的最高代表与象征,也是该国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并依据该国宪法行使相关的元首职权。11、总统制: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同时又为国家元首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12、内阁

4、制: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是指由内阁(政府)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13、基本权利: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必不可少的权利,是受宪法保护并由宪法加以确认的基本的和基础性的个人权利。14、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公民享有其他基本权利的前提,也是公民宪法地位的标志与象征。15、财产自由权:是指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人、任何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侵占、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14、社会权利:是指通过国家的积极作为,借以促进公民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权利,又称公民受益权。15、表达自由权:表达自由权是指公民通过发表言论、出版刊物以及结社、集会

5、、游行、示威等方式表达其思想观念的权利。16、结社自由权:结社自由权是指有着共同意愿或利益的公民,为了一定宗旨而依法定程序组结具有持续性社会团体的权利。17、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其他特定原因,不能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从而导致基本生活需要无法满足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20、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而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政治经济与和社会制度的行政区域。21、民族自治地方:又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定行政区域。22、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

6、某种独立权限的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23、单一制:是指由若干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共同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24、国家结构形式: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25、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和基本准则。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宪法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26、法治:即“法律统治”,与人治、专制相对。意味着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治理应当遵循既定的、公开的法律规则,以促使百姓服

7、从和接受其政策方针的治理方式。27、人治:指依靠个人意志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形式上表现为掌权者个人意志之治,实质上是不受法律制约的绝对权力之治。在人治国家,最高掌权者的个人意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本原性与至上性,在理念与现实中均先于、高于法律。因最高掌权者的行为不受规则规范,由个人意志或主观好恶支配,故其行为不具有可预见性;人治政治生活充斥着偶然性与不确定性;根据不同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常态与非常态、体制性与技术性、显性与隐性人治。28、三权分立:是一种国家统治模式,其设计将各种国家公权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单一机关内,让这些分立机关产生互相制衡作用。这一名词首先由孟德斯鸠所提出;三权

8、分立即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2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组成统一行使政府权力的代表机构;各代表机构分别产生同级其他政府机构,并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相关政府机构相应的职权;代表机构处于政府机构体系的核心,其他政府机构由其产生并对其负责。内涵: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2、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3、其他国家机关从属于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4、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30.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某种独立权限的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统

9、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31.单一制:是指由若干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共同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君主制:指以终身制、世袭制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在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32.共和制:与君主制相对。是指在确认主权在民的前提下,以选举制和任期制为基础,由不同的政府机构根据宪法分别掌握和行使不同性质的政府权力而形成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代议制度:指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议会,由议会代表选民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等政府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制度33.选举制度:指的是由选民、选举单位以及政府机关遵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选拔并认定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其他政府机关公职

10、人员的制度34柔性宪法:是指修正程序比普通立法修改程序更为严格的法律;35.刚性宪法:是指普通立法机构就可以按照立法修改程序而进行修宪36.积极权利:是指个人有向国家或他人索取财富、安全或其他利益的正面能力,例如经济福利;37.消极权利:是指个人不受国家或其他组织侵犯的自由,如言论自由38.两院制:两院制是指通过选民选举产生、或者通过选举和任命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两个相对独立的立法团体,并由两者共同行使立法权的体制模式。39.一院制:一院制是指由民选议员组成一个单独的立法团体,由其独立行使全部立法权40.权利:在抽象意义上,它是指正义或使法律带上正义特征的超然道德法则;在具体意义上,它是指人所具有

11、的自由行动之能力;在规范意义上,它可以指人先于国家甚至社会而存在的一种不得剥夺之能力;在实证意义上,它可以指宪法或法律所实际赋予的能力。它可以是一种提倡个人自由不受侵犯的理念或观念,也可以指个体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受到保护的实际状态。根据词典,权利是一人所具有的在国家认同并帮助下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41.宪法权利:是指受到宪法规定的不可侵犯或有义务保护的一种活动之力三、简答1、简述宪法的形式分类(一)宪法的形式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表现形式不同);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不同);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制定主体不同);4、规范宪法(真实宪法、保障性宪法)、名义宪法

12、(装饰性宪法)、语义宪法(圈套性宪法);(二)宪法的实质分类以国家的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可把宪法分为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简述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分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包括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都是共和政体,其政权组织形式都是人民代表制。例如:君主制,二元君主制,议会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半总统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简述我国的选举原则答: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差额选举原则,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7.代表受监督和罢免原则。6、简述基本权

13、利的特征与类型基本权利的特征1、基本权利是个人权利。2、基本权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不可少的权利。3、基本权利是公民在宪法上的权利。4、基本权利是针对公权力而设的权利主张。5、基本权利是个人要求政府与国家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主张。基本权利分为四大类:公民权利:主要是通过国家的消极不作为,公民实现自我保存、自我肯定、自我表现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社会权利:指通过国家的积极作为,借以促进公民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权利,又称公民受益权。特定公民的权利:特定公民的权利是指具有某些特殊身份的公民根据宪法所享有的特别的权利。基于传统、习俗的影响或在身体结构、行为能力等方

14、面的特殊性,特定公民的权利易受忽视或易遭侵犯,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华侨等。7、简述表达自由权的含义及范围指公民通过发表言论、出版刊物以及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方式表达其思想观念的权利。其范围主要包括了:言论自由权、出版自由权、结社自由权以及集体诉愿权。8、简述隐私安全权的含义及范围。指私人生活领域中不欲为外人所知晓和散布的信息。其范围包括:住宅安全权:指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人、任何机关不得非法侵入、搜查、查封私人住宅。通信秘密权:指公民的通信自由不受侵犯,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限制、干涉、侵入公民的通信秘密。9、简述知情权与表达自由权的关系。知情权,又称了解权

15、或知悉权,是指公民从政府或其他非政府机构获取相关信息的权利。作为基本权利的知情权主要是指公民从政府机构获取与其职权行为相关的基本信息的权利。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前提,是民治政府、责任政府的根本保障,它要求信息自由、信息透明、政务公开,除国家机密及其他特殊情况外,公民有权知晓其所应当知道的一切信息。在理论上,作为主权者的人民通过普选产生代表进行国家与社会管理,人民就有权充分获知与国家管理相关的各种情况;在逻辑上,没有信息自由、信息透明和政务公开,不以知情权为前提条件,公民将无法适当地行使其选举权,更无从行使其监督权以及表达自由权,其结果必然是公民无法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无法

16、对国家与社会事务发表意见进而对其施加影响,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因此也就无异于空中楼阁。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关于知情权的明确规定。10、简述社会保障权的涵义及影响指公民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其他特定原因,不能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从而导致基本生活需要无法满足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社会保障权首先在于帮助社会弱者摆脱社会危险状态(即贫困、伤残、疾病、年老等事实),并通过保障其“免于匮乏的自由”而实现其“免于束缚的自由”;其次,社会保障权是个人自由与个体自治的社会基础,通过社会性的物质帮助以及其他福利措施,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得以存续,个体尊严以及个体独立得以维持;最后,社会保障权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