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巩固练习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42706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巩固练习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巩固练习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巩固练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巩固练习 .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 巩固练习 一、阅读桃花源记 (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 也。 ” 既

2、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词的意思。 (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 2)未果,寻病终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来源 : 学科网ZXXK 二、阅读曹刿论战 ,完成后面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

3、。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4、每句标一处) (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 5. 解释下列加红词语。 ( 1)小惠未徧 ()(2)小信未孚 () ( 3)公将鼓 之()(4)再 而衰()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 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 出了曹刿的“远谋” 。 8.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 2 分析。 三、阅读小石潭记 ,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5、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 给下列句中加红的字注音。 ( 1)卷 石底以出 卷: ( 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俶: 10. 解释下列句中红的字词。 ( 1)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嵁: _ ( 2)其岸势犬牙 差互 犬牙: 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_ 12. 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 1)本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_ 来源:Zxxk.Com ( 2)文中第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_ ( 3)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 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 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允济曰: “尔自有令, 吾何与为? ”其人垂泣不止, 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 缚牛主, 以 衫蒙其头,

7、将之诣 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 可以牛归之。 ” 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 守之。 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 言, 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 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政绩尤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 注 牸 ( z

8、) 牛:母牛。庵:小草屋。 13. 解释下面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来源 :Z。xx。 k.Com (1)牛孳 至十余头孳: 3 (2)允济遂令左右 缚牛主 左右: (3)将之诣 妻家村中诣: 14. 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人诣武 阳质于 允 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 以 衫蒙其头扶苏以 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 老母如其 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 D. 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 把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吾何与为?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16. 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

9、形容。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元子 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 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 有戏儿之器, 请见之。及见之,趋 焚之。责元子曰: “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 ,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 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 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 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 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 元子召季川 谓曰: “吾自婴儿戏圆, 公植尚辱我, 言绝忽乎。 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 非圆不预 , 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10、 (选自唐文粹 ,有删改) 【注释】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圆:圆滑。卿:公卿,泛指高官。季川:元结的堂弟。预:参与。 来源 :Zxxk.Com 17. 下列语句中变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 有戏儿之器闻:听说 B. 及 见之及:等到 C. 趋 焚之趋:追逐 D. 长必好 之 好:喜欢 18. 下列语句中变红色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 悦婴儿 A. 何以 战 B.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 C. 皆以 美于徐公 D.以 光先帝遗德 19.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结家的

11、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 “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 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 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来源 : 学_ 科 _网 Z_X_X_K 4 参考答案: 一、 1. (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解析: “绝境”在现代汉语中指“没有出路的境地”“走 投无路的地步” ,在句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寻”今义是“寻找” ,在句中应理解为“不久”。 2.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12、。(2)就顺着原路(回去) ,处处作 了记号。解析: (1) 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阡陌”“交通”“闻”的意思,然后将大意翻译正确。“交通”是 个古今异义词,要注意在这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2) 翻译时还要注意落实“扶”“向” “志”等词的意 思,译出大意。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还要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3. (1)自然环境优美( 2)社会安定和平(3)百姓生活和乐解析:回答此题主要应扣住选文第 一段。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知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由“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 “往来种作”可知桃花源社会安定和平;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中百姓生活和乐。 回答时答

13、出要点即可。 二、 4.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解析: 1. 划分这两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先要分析这个 句子的结构。从结构上看,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顿;从语意上看,表示完整概念的 短语中间不能停顿。这样很容易就能划分出它们的朗读节奏。 5. (1)通“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解析:解释 文言词 语要注意词语在句中的特殊用法。如:(1)为通假字,要解释出通哪个字,什么意思;(2)古今意思相同; (3)名词活用作动词; (4)古今异义,古代指“第二次”,今指“又一次” 。 6.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解析:

14、翻译这个文言句子,要注 意落实“视” “乱” “靡” “故”“逐”等字的意思。 7. 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 曹刿在战前、 战中、 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解析: 曹刿论战 一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略写了“战” ,详写了“论战” 。为了表现曹刿的“远谋”,作者紧紧围绕“论 战”来选取材料,对曹刿战前的分析,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说理详写,对长勺之战的过程略写。 8. (1) “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 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 (3) “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4) “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5)鲁庄公发现

15、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6)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 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解析:此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一处分析, 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即可。曹刿论战一文,作者通过写鲁庄公的“鄙”,来突出曹刿的“远谋” 。其实鲁庄 公在文中还有很多优点的:身为一国之君,放下尊严虚心纳谏;面对强敌,奋起抗击;面对一个平民,不 摆架子,而与其侃侃而谈,有问必答,作战时同坐一辆战车;虚心听取并采纳曹刿的意见;亲临前线,身 先士卒;知人善任,作战过程中不独断专行,胸怀宽大;战后不耻下问,取长补短, 所以,从这些方面 看,鲁庄公是一个礼贤下士、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错就改的圣明君主。 三、 9. (1)qun (2)ch解析: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易读错的字音。 10. (1)不平的岩石(2)像狗牙那样解析: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 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11.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解析:文 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