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巩固练习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42697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巩固练习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巩固练习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巩固练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巩固练习 .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巩固练习 一、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舟行 明 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 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 【注释】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 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 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刘攽(b n) ,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3.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 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 三、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来源: 学科网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5. 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6. 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7. 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 8. 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3、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 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 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六、阅读归园田居( 其三 ) ,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 ( 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 诗中表现

4、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_,_。” 12.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 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劳歌:送别歌。 13.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14.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阅读下面古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来源: 学_ 科_网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

5、杯酒长精神。 15. 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 “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 C. 诗的颔联用两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 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来源: 学 .科. 网 16.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来源:学科网 A. “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 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 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 九、阅读下面古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7.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来源 : 学科网 ZXXK B. 上片的后两句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 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 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18.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 词的上片

7、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 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映衬词人之喜。 D. 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十、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阙题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 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 19. 白云深处 ,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 括)。 20. 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4 参考答案: 一、 1. “翻”字写出了白

8、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解析:运用联想、想象,结合诗句解释“翻”的意思,然后概括出画面特点。 2. 诗人 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解析:解 释出“闲”“倚窗”,形象特点往诗歌主题上靠拢。 二、 3. 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扣住景物的特点来鉴赏即可。 4. 垂杨、荷叶,春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即 可。 三、 5. 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 “ 人意好”( “好” “意好”) 6. 示例:“乱”。

9、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 间枝头的动感。解析: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 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 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 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描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诗中“乱”是用的最妙,是没有条理没有秩序的 意思,该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 头的动感。 四、 7. 杨花,子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10、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首句中的“杨花” “子规”来分析 有哪些意象即可。 8. 表达了对遭贬老友无限的思念、热诚的关怀、深切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 能力。根据“愁心”以及朋友的遭遇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即可。 五、 9.B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浅易的古诗文内容,难度较小。B 项描绘的是秋 风凄凉的景象,与诗中“红叶黄花”所体现的季节相同。A 项中的“绿肥红瘦”所描绘的是春风骤歇的早 晨,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C 项中描绘的是一个年迈老者在已有一尺厚的雪的冬日蹒跚拉车前行的 凄凉之景; D 项中的“乱”表明春花没能姹紫嫣红的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而“浅”描绘的是

11、草还 没有马蹄那么长的早春景象。做此类题,一定要对所学知识熟悉,同时还可以借助诗句中能表明季节特征 的关键性词语来加以分析,做到准确判断。 10. 萧瑟,明丽解析:本题由本曲前两句中的“孤”“落” “残” “老” “寒”这些修饰性的词语来看, 这是一幅冷色调的画面,为我们渲染了今晚时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后两句中“青”“绿” “白” “红” “黄” 等表示颜色的词语,为本曲增添了亮色,使画面变得绚丽多彩。 六、 11.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 是指诗人辞官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解析:这首 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作的。它是一首反映劳动生活的田园诗,从对田

12、园风光和农事劳动的描写中,深切 体会到作者洋溢于字里行间的那种热爱劳动、热爱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的思想感情。作者看不惯官场的黑 暗与丑恶,厌倦了官场生活。 七、 13. 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 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 合,充满情趣。) 14. 写了凄黯 ( 凄清 )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解析:这是许浑在宣城谢亭送别友人之后 写的一首诗。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写送别时所看到的景色。正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以送 别的季节是深秋。满眼红叶,两岸青山,色彩鲜艳,相映成趣。这景色是明丽的、美好的,与送别的气氛 极不协调。这种写法是以乐景写哀情,美好

13、的秋景更增添了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第三句“日暮酒醒人已 5 远” :朋友走了以后,诗人并没有马上离开谢亭,而是在原地独自饮酒,就可以消解离人心中的愁绪,不知 不觉竟喝醉睡着了,直到夕阳西下才醒来,刚刚清醒,离别的愁苦马上又占据了诗人的心头,诗人意识到 友人已经走远了。一种惆怅空虚的感觉笼罩了天地。 八、 15.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刘禹锡以 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千帆”和“万木”不是指白居易的,而是说诗人自己对未来充满着信心,故选D 。 16.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

14、的赏析。这首诗中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 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自己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诗人把 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把对未来的信心叙写在“千帆过”和“万木春”中,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 却也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 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选项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的分析有误。 九、 17.B 解析:这首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由“走遍溪头无觅处”的“无觅处”可知 选项 B中的“寻觅 , 终有结果”的理解不正确。上片后两句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

15、”的行 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隐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 18.D 解析:读词可知,这首词的格调是轻快明朗、清新活泼的,感觉不出“雄浑粗犷”来。 十、 19. 幽解析:全诗以暮春为主题,抓住暮春季节特有的景物: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辉, 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安静祥和,汇成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 20. 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 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解析:此诗属于“五律”,第二联就是第三、四句话,即颔联。作者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写青溪和春色,特别是“至”字和“香”字,通过作者看到的青溪景物来表现环境 的静雅,同时也写出了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情景,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