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42696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 .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 巩固练习 一、 青花瓷瓶 来源: 学 _ 科_网Z_X_X_K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 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 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 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 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 会来当东西呢

2、?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 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吧?”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 店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 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

3、来跟我借钱?” “噢,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 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 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凐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弄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 的青花瓷瓶!”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 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你爸爸那你爸爸

4、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娘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 “不,不是,我妈不知道。”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花瓶递给老板,老板接 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 急了,三步并作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 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

5、你的梳妆台上吧。”说着,老板把瓷 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 再过来拿。”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 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太阳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男孩再也没来。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 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

6、慌忙走出来,看 2 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 年第 12 期,有改动 ) 1. 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请问: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2. 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 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对文中画线处的细节作具体的赏析。 4.青花瓷瓶到底是真是假,小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样的情节安排好吗?请联系小说谈谈你 的看法。 二、 一个 馒头 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 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

7、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 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 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 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 怀里 ,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 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 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

8、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 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 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 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 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 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

9、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 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 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 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 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 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 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

10、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 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 校的围墙。 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 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蒙蒙烟雨中,母亲低着头, 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3 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 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 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作者:黄斌,原文有改

11、动) 5. 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6. 文章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 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8. 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 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 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9. 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 三、 白梅无价 韩静霆 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

12、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 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 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 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 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老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 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 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

13、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 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 世都忘不掉。 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 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 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 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 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

14、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 在纸上, 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 该点蕊了, 说了四个字 “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 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 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 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 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 是不敢说。沉吟半晌

15、,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4 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 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 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 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 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 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来源 :学科网 ZXXK

16、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 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有删改) 10. 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 个字回答) 场景一: _ 场景二: _ 场景三: _ 场景四: 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1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12. 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 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 字) 来源:学科网 ZXXK 四、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 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 多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穿过两边民居,眼前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若隐若现的司马 祠躺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