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7上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3742335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7上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湘教版7上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湘教版7上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7上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7上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 2 课时)教学案- -学看地形图【学习目标】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习重难点】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小组内互查,如有疑问提出)看书 P37-38 “学看地形图”回答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2、猜一猜:A、B 两处哪个坡

2、度较陡?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别?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海拔_,数值小,海拔_。等高线密集,坡度 ,等高线稀疏,坡度 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来说,平原用 颜色表示,海洋用 表示,高原用 表示,高山顶上的积雪和冰川用 表示,不同深浅的 表示丘陵、山地、高原。二、小组合作学习(先独立思考,再组内合作)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三、学习成果展示(小组交流后汇总并展示成果)四、教师精讲:2(一)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

3、法归纳: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山谷形成河流3、判读陡崖的方法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常用“ ”符号表示(二)在同一地图上,等高线的特点:(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 (2)等高线可以重合,但不可以相交(3)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 。同一副地图的等高距 五、课堂检测1、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C 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 D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观察下列 2、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3(2)A 点海拔是 米,A 、B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山顶 C 的海拔大约是 米(3)从 A 点和 B 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 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为什么?六、教学反思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将“等高线的绘制原理”既是难点也是关键点,将它搞清楚是这节课学习的关键。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迎刃而解了。另外还要多加练习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