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42161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杨柳岸、晓风残月山东省五莲县第三中学 李花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句子。就词义看,是顶接上面“ 念去去千里烟波 ”两句而来,是深一 层的想念,想到今夜酒醒的时候,不见心爱的人,只 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这情景是多么难受。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呢?这两句的好处怕还是在于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东西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怎么说呢?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削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李憬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 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都明

2、显的说明这种情况。 “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程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 飞残月天”,韦庄荷叶杯的“ 惆怅晓莺 残月,相别”,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温词还提到“柳”)。至于 杨柳和 别情有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看法,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 两句词里集中写了那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意象,又写得异常鲜明生动。应该说,这 是它感动了许多人的主要原因。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

3、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 、“孤琴” 、“长啸”、 “明月 ”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我 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 绘的“ 孤帆 ”“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 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 惘心境正是由“缺月”、 “疏桐”、 “幽人”、 “孤鸿”、 “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马

4、致远的天沙净 秋思前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 绝句佳境。 ”(人间词话)。(一)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

5、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贺知章“不知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高鼎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 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 柳枝依依 ”,含情脉脉, “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 者,

6、 “留”也, “柳”、 “留 ”二音相谐,因而“折柳 ”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 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 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送 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 “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 “烟柳断肠处” 道明了柳

7、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 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 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 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 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 “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 “千 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这些离别诗都

8、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 “柳色” 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毕竟, “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 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周邦彦的“长 亭路,年去 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

9、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元朝赵孟頫的“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乔吉的“瘦马驮诗 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 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

10、以,成语中有“ 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 别离 ”的说法。 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 ,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 “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二)月亮作为唐宋诗人最钟爱的诗歌意象,频繁出现在唐 宋浩如烟海的诗词作品中。白居易曾叹息“ 商人重利 轻别离” ,可生性浪漫的 诗人们正好相反,常常为生离死别而叹息不已。不管是与亲

11、人、友人、恋人 还是与故国家园的分离,当时的情怀都会在诗人心中久久萦绕成灰亦相思,从而创作出大量的离别诗,其中不乏借助“ 月”来寄托离情别绪的作品。另外,此类作品中的月都不是“ 满月”“ 圆月” 而是“残月”“新月” ,取残缺、不得团圆之意,这与诗作传达的离愁 别绪分外吻合。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 ”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 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 ”,读来,使人深受感染。借残月言

12、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仲殊南柯子忆旧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 济生查子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醉不成欢 惨将别 ,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唐 白居易琵琶行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北宋苏轼水调歌头(三)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 登高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

13、,鸥鹭低空回翔。首 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秋天的诗是被秋风吹出来的。当看到天高云淡,木枯叶黄,群雁南归的情景,就 连身处九五至尊的汉武帝刘彻也要发出“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归”这样无可奈何,哀 伤凄婉的悲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何处” 写出了离别之苦,柳有“留” 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 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用杨柳岸、 晓风、残月三样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冯煦说柳词“状难 状之景,达 难达之意”(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道出了个中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