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42035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备课讲稿(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化及其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的概念 城市的起源 城市产生的前提 城市的发展史,城市的概念,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产生的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城市的发展史,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城市的发展史,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

2、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城市的发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 。此外,还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的概念,概念: 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人口,转变,集聚,乡村地区,城市,城市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

3、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是为什么?,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居民的差别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世界城市化,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世界城市化进程,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城市出现,缓慢发展,加速

4、发展,空前发展,受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的限制。世界城市人口和人口比重呈低水平的缓慢增长。1750年前,比重只有1%2%。,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开始加速发展。在19世纪,世界人口增长70%,城市人口增加340%。,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到4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一、缓慢发展阶段:几千年前至1750年 1750年前:世界城市人口比重:1-2% 二、加速发展阶段:1750至二战结束 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13.3% 三、空前发展阶段:二战结束至现在 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41%,世界

5、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早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是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城市。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提供后备劳动力,从而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高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到了70年代,发达国家的人口比重,一般都达到70%。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6、,逆城市化,(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2)目前在一些西方大城市,还出现了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 主要有三种方式: 郊区城市化,即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向郊区分散,使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人口“钟摆式”的移动方式;,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发展快 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7、水平很低。之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增长速度不仅超过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而且要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要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较低 发展中国家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为3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发展不合理 (1)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这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大中

8、小城市比例不合理,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例如,墨西哥城的人口占墨西哥总人口16.8%。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口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城市人口比重(%),读“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 (1) 根据城市化水平,辨别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是 , , 。 (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 的发展水平。,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社会经济,读图回答: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化的特征是: ; ; ;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 趋势是 。 (3)此过程被称为 。 (4)此过程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良影 响有 、 、 、 等。,城市的数目有少到多,城市的范围有小到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为城市群,逐渐增加,城市化,环境污染,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绿地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