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41454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风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情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要。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更丰富、立体。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固定的表意表情作用。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结合中国古代诗歌中风和季节的联系,以熟悉的诗句为例,讲解东西南北风不同意象的内涵。在古诗词中,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是带有季节性的,可以把诗词里的风简单对应为东风春风,西风秋风,

2、北风冬风,南风春末夏初的风。一、东风 东风方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古代诗词们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1)东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2)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小楼昨夜又东风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3)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感情深挚委婉缠绵、咏叹忠贞爱情。“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写出了抒情者的心境。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4)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4、(5)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二、南风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南风的意象,通常含有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三、西风古诗中的西

5、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四、北风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风表达伤感与西风所表达的诗不一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