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文化 北京中考原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41417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匾额文化 北京中考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匾额文化 北京中考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匾额文化 北京中考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匾额文化 北京中考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匾额文化 北京中考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匾额文化 北京中考原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中考原题24日,北京市8.4万名初三毕业生开始了为期两天半的中考。其中,语文卷首次出现了牌匾题,四川成都武侯祠的“眀良千古”作为选项之一,以图片形式呈现在试卷上,分值2分。此前,本报关于“书香之家”在杜甫草堂举办的报道,入选今年四川高考语文卷,分值3分。成都被誉为“博物馆之城”,成都的博物馆频繁入选语文试卷,网友戏称“成都威武”。原题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A.北京孔庙B.山东蓬莱阁C.北京卧佛寺D.四川成都武侯祠牌匾题首次进入北京中考试卷,出现在第一部分基础运用的第3小题。

2、这道题列出了北京孔庙的“斯文在兹”、山东蓬莱阁的“丹崖仙境”、北京卧佛寺的“智光重朗”、四川成都武侯祠的“眀良千古”这四大古迹中的著名牌匾照片,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书写要求的牌匾。既然是名胜古迹的匾额,字写得必然是极好的,就不用挑书法的毛病了。有语文教育专家解析,这道题利用名人题写的匾额,考查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答案选D,“明”字左边的“日”写成了“目”。科普这块“眀良千古”的匾额,悬挂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二门正上方。清康熙11年,由四川提督吴英撰写,取“君明臣良,千古垂范”之意。据汉语大字典记载:眀同“明”。该条目引正字通目部曰:“眀,田艺衡曰:古皆从日月作明,汉乃从目作眀。”也

3、就是说,“明”字原本从日,从汉代开始出现以目为“眀”的用法,眀也就是明。该书“明”字条目解释其含义之一,即为贤明,贤能。成都市文联委员、成都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钟杨琴笙喜临名碑法帖,他介绍,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眀”为“明”之异体字,二字同义,即“贤明,贤能”之意。“人说耳聪目明,武侯祠的匾额之所以用目字旁,可能是说明君之明,重在擦亮眼睛,才能识人、识势。”如果以现代汉字的书写要求来看,“眀”字可能是文化古迹或是旅游景区出现最多的异体字了。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至少有两处这样的写法:保护碑上的“明孝陵”,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的“此山明太祖之墓

4、”,“明”都写成了“眀”。此外,新都的宝光寺有“光明世界”匾,济南市大明湖的门牌上“明”字,同样写成“眀”。链接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曾撰文分析旅游景区里著名的异体字,其中就包括“眀”。在他看来,这些异体字是古人的书法艺术,创作随性,与现代汉语相较稍有变化。而且,这些异体字的创作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以“眀”为例,明朝以前多从“目”旁,明朝开始倾向于现代写法,意在“日月同辉”。为何明太祖的陵墓上写的是“眀”?“那是后人写的,明朝以后又多从目旁了。”除了异体字外,古迹景区还有一些错别字,引发游客的浓厚兴趣。倪方六列举了几个著名的错别字,有的字背后还有个典故呢。天下第一错字避在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

5、悬挂着一块匾额,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这是康熙皇帝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最有说法的错字鱼“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但碑上的繁体“魚”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传说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这是杀生啊。于是他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了。最具哲理的错字流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

6、。这四字中有两个异体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原来,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刘坤一此举用意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上书:“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然而,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错之妙在其寓意:富贵无头,文章通天。最有真情的错字峰康熙在山西五台山题字时,将“灵峰胜境”中“峰”字少写了一横。相传,听说顺治在五台山出家,康熙借拜佛为名,悄悄打听其下落。行到灵鹫峰附近,刚好遇到一个仪表非常的僧人,自称“八乂”。康熙下山后反复念叨“八乂”,这才猛然醒悟,原来那个僧人就是父皇。而后题字有意少写一笔,寓意“父子缘薄不相识,人生有憾难圆满”。最著名的错字碑陕西的西安碑林是个书法圣地,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清代始称“碑林”。这里最显著的错字是“碑林”中的“碑”字,出自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上面竟然少写了一撇。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被革职。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则徐被发往伊犁,途经西安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华西都市报记者 曾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