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1104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

2、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

3、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

4、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

5、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B“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C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

6、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D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B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C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

7、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D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B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C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

8、展起了积极作用。D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

9、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

10、,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

11、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莝:cu,铡碎的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B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C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

12、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D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置,为国君掌管传达、接待宾客及赞礼的工作。B“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C“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D“关外”,地理区域名,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分)( )A范睢曾周游列国,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B范雎与须贾使齐时,齐王慕其名而赐范雎金十斤、牛肉和酒。须贾回国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之后让人打断他的肋骨与牙齿。C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来到魏国。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睢是个贤才,便设法带他到秦国。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害白起;在白起被杀之后,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

14、马食之。(5分)(2)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8本词在景物描写上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9晏殊曾在浣溪沙中抒发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慨,本词抒发的情感与浣溪沙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0.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论语为

15、政中说“ , 。”这两句话极精辟地阐释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 。在论语中曾子曾说:“ , 。”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小马、苹果和打杂的叶梅天色已很晚,从玻璃门外,可以看见店里排列整齐的皮鞋,在浅黄的灯下泛着光。小马一步跨进去,面容姣好的女孩苹果马上就过来殷勤地招呼。旁边又走过店里打杂的男人,穿一件洁净的灰色夹克,恭敬地问:“给您来杯茶?”小马很累,靠在沙发上点点头,片刻面前来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