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0984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

2、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

3、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

4、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光明日报2015年01月14日02版)1下

5、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B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C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

6、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巩,字

7、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

8、。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

9、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B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C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D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

10、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 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徙”指“调动官职”,“拜中书舍 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职”。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 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 尚书礼记乐经周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 伟,由此声名

11、闻于四方。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 盗贼,于是州内安定。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 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 县镇、驿站备药待需。7 把以下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

12、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途中。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中,由对秋景的描写过渡到回忆当年生活斗争情景的句子是 “ , 。”(2) 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3) 屈原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3、)(4)题。(25分) 多面剧宗范紫东 薛龙八百里秦川,吼一声秦腔,梨园西北风过耳。秦腔以其“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艺术风貌独树一帜。秦腔史上,群星汇聚,最为耀眼者即秦腔一代宗师范紫东。 范紫东以雄浑的史剧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现代关汉卿”。他一生笔耕不辍,大小戏总计69本,结集为待雨楼戏曲。生于乱世,范紫东以寸管之笔书写了时代风云的变幻。其“史剧”代表作有写戚继光驱逐倭寇的鸳鸯阵、写秋瑾之英烈及郑紫纶女士之仇曰以提倡爱国精神的秋风秋雨等剧目。1915年,袁世凯承认“21条”,筹备称帝,革命成果几乎葬送之时,他编写玉镜台,借剧中人物之口大声疾呼“我中国得下了不治疾病,哪有个医国手痛下针砭”。范

14、紫东长期生活于社会下层,往来于市井剧场之间,生活阅历丰富,生活中随时留心学问,又熟悉舞台艺术规律,编起戏来能得心应手。范紫东一般上午八九点钟起床,外出以牌取乐,之后回房写戏.他打腹稿的能力很强,许多戏都是一气呵成。一天早上,将要排演的新戏稿在路边被偷走,到了戏社,范紫东才发现戏稿被偷,他马上根据记忆把戏稿重新写了出来。抗战中期,日寇日夜空袭,不少名角不得已去外地搭班演戏,易俗社著名须生耿善民被兰州某剧团重金聘去,不料到兰州后,因种种原因耿失意返陕,要求重回易俗社。当时不少剧社中人本着人才难得又值非常时期便同意接纳,唯独范紫东为维护易俗社章程坚决拒绝,同仁劝说,他断然回绝:“你们要易俗社之章程,

15、还是要耿善民?如果硬要耿善民,我范紫东就出易俗社!”范紫东出身乡村知识分子家庭,饱读经典,自小半耕半读。劳动之余,他坚持“三余读书,研究时势。所谓三余者,即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冬者岁之余也。近世以来,西学东渐之风日盛,范紫东深感科学文化素养对民族振兴之重要性,吁呼“八股不废,则中国不兴”。范紫东常向友人感叹:“读书人不务实学,即此一事,且不如商人,何以居四民之首乎!”少年时代的范紫东跟随在礼泉、乾县开馆授业的父亲读书、学习.,耳濡目染之下也影响了他矢志教育的职业选择。1902年,陕西大旱,范紫东为生计以年仅九串钱的低酬为人课子,子承父业做了教书先生。从此,范紫东有钱了就去上学,没钱了就去教书。前后七年,才于19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宏道学堂。毕业后,范紫东被西安府学聘请为理化教员,又应健本学堂王子端邀请,兼任该校语文教员,走上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