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40855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牢固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及文学常识。 2. 整体把握本单元课文主旨,感受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 3. 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 积累古诗词,并重点掌握古代诗歌中的文学常识。 5. 通过复习,再一次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复习重难点: 1整体把握本单元课文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3. 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积累古诗词及文学常识。 5.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境。 复习过程: 一、课文内容梳理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

2、理之思”,所选的课文都寄寓了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 紫藤萝瀑布 借紫藤萝今昔的繁盛枯荣,来表现作者对“疾病的痛楚”“生死的疑惑” 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作者于行进中见到紫藤萝,回忆往昔,由花儿的枯荣,联系到 生命的无止境,表达了对人生如长河的感悟。 一棵小桃树以小桃树从“蓄着我的梦”的桃核到长成小树的故事,来暗喻作者自己 的生活经历。文中既有对儿时的回忆,又有对奶奶亲情的难忘,还有对人生挫折的体会,这 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 外国诗二首选的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前者 表明对生活逆境的态度,后者表达对于选择人生道路的

3、思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主题 比较常见, 也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诗歌说话的口吻,并理解其中富有诗意的句 子。这首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就在于它的平和、温暖、娓娓道来,这正是遭受生活挫 折的人所需要的。 未选择的路 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如何选择, 以及回望选择的沧桑 感慨,如同“ to be, or not to be”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许多 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注意理解其中的象征含义。 古代诗歌五首选的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望岳 、王安石登飞来峰 、 陆游游山西村 、龚自珍己

4、亥杂诗 (其五 ) 。将五首诗编入一课,便于集中学习背诵古诗, 达到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目标。 登幽州台歌诗句简短,但视野宽阔,意境雄浑。望岳高度概括泰山的壮美,并 将大自然与诗人的广阔胸怀融合,寄托了他的壮志,其中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成为歌咏泰山的名句。登飞来峰没有过多写眼前之景,重点写自己登高的感受,最 后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富有哲理。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 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写出了山村的景色和农家的情致,其中“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有景色的动静变化,又富有人生的哲理。己亥杂诗 ( 其五 )由 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

5、国之志,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用陆游 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成为名句。 二、单元字词汇总 17紫藤萝瀑布 终极:终点。繁密:多而密。伫 zh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凝 nng望:凝神而望。蜂围蝶阵 仙露琼 qi ng浆: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盘虬 qi 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迸 bng溅 ji n:向四处飞溅。伶 l ng仃 dng:瘦弱无力的样子。 忍俊 j n 不禁 j n:忍不住笑。沉淀 遗憾:这里指不称心。索性:表示直截了当;干脆。枯槐:枯死了的槐树。依傍:依靠。 18一棵小桃树 褪尽:指年龄、

6、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矜持:自鸣得意;自负。 孱 cn 头:软弱无能的人。猥 wi 琐: ( 容貌、举动 ) 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19外国诗二首 镇 zhn 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忧郁y:忧伤、愁闷。 瞬 shn 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霎时,刹那。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涉 sh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 q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幽寂 j :幽静,寂寞。延绵:绵延。 三、古代诗歌五首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

7、之悠悠 ,独 怆 然而涕下! 译文: 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 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 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幽幽 )怆 (仓) (二)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 云,决眦 入归鸟。 会当 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

8、在 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 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 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 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曾(层 )眦凌 (临)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 缘 身 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 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

9、山的最高峰。 赏析: 山是高耸的, 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 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 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 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 的气势吧!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自(只 )身(生) (四)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 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 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 鼓追随春社近,衣冠 简 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山峦重叠, 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时忽

10、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 的日子已经接近, 村民们衣冠简朴, 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所酿的酒。 “豚” ,是 小猪,这里指猪肉。 “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 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

11、信步而行, 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 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陆游七律最工。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 全诗八句无一 “游” 字,而处处切 “游” 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 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五)己亥杂诗 (其五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 从此 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

12、,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 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 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 绪之深。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浩荡离愁” 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 四、复习诊断 1填空: (1) 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3) 望岳中, “” 一句写出了泰山山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 (4) 望岳中, “” 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 切的雄心和气魄。 (5) 登飞来峰中“” 一句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 (6)“” (陆游游山西村)此句不仅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 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而且意蕴深刻,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 )中,用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2、 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的思绪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理解古代诗歌五首中这五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