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0555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十八周周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横峰中学2016-17学年度上学期周练(第十八周)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日期:12月25日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3、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舟遥遥以轻飏 木欣欣以向荣 乐琴书以消忧 聊乘化以归尽 请息交以绝游

2、问征夫以前路 农人告余以春及 眄庭柯以怡颜A/ B/C/ D/4、下列文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A.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B.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更加沮丧。(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C.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D.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更加沮丧。(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5.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物华天宝,龙光射

3、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B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D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6.下面有关文体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体裁,常常是作者就眼前的人或事抒发感慨或讨论某个问题,此外还要说到作序的缘由。滕王阁序就是这样一篇序。B 词的最初全

4、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耳”。所以,“曲子”或“辞”都是它的简称。后来成为韵文中的一体。C 赋的写作,除歌功颂德外,大多带有讽喻的目的。讽喻,就是用委婉的方式来说明事物的道理,使人醒悟后自动弃旧图新,改恶从善。D 笔记是一种文体名称,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它的题材非常广泛,其铺写故事,以人物为中心而较有结构的,称为笔记小说。7、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C、“沛公欲王关

5、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二、诗歌赏析(20分)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杜宇:指杜鹃鸟。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10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

6、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

7、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9、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8分)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迄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

8、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

9、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厩刍:草料。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A.休复执论 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 C.帝不能 夺 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 计耳 计:计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分)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B.不意休能尔

10、,仁者 之勇也 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 C.时政 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荆轲有 所待 D. 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夫晋, 何厌之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虢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

11、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10分)(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10分) 横峰中学2016-17学年度上学期周练(第十八周)高二年级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B“景”通“影”,日光。2、D3、C 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为介词,译为“把”、“拿”4、D5、C “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6、 B “词”与“辞”,是两种不同的文体)7、B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2、贾谊过秦论)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鸿门宴)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司马迁鸿门宴)关中: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苏辙六国论)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8 、C3分、D2分、B1分,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D“被杜鹃鸟吵醒”无根据,且不合诗歌意境.9、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

13、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10、D,D项“计”应解释为“打算”。11、A,解析A项因为/因为;B项助词,的/用于主谓间;C项“所”字结构/为所,表被动;D项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以”组成“何以”复音虚词,凭什么。12、C,解析C项中“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的说法错误,文中无依据。13、(1)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也是心甘情愿的。(句中“岂为政哉”译成“难道是执政之道吗”,“所甘心焉”译成“也是心甘情愿的事”,也算对。)(2)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句中“巨猾”译成“大奸”也算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