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复习整理2.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40244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内复习整理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内复习整理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内复习整理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内复习整理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内复习整理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内复习整理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内复习整理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广义痰饮:即饮证,指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症。包括狭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2. 狭义痰饮:指饮停胃肠。3. 悬饮:指饮流于胁下。4. 溢饮:指饮溢肢体。5. 支饮:指饮积于胸肺。6. 留饮:即饮证别称,指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症。7. 疰夏:指由于素体正虚或脾虚,感受暑湿之邪所致的病症,亦属湿阻范畴。其表现为患者在盛夏季节出现的口渴多饮,尿频而长,无汗或出汗甚少,或伴低热不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苔腻,脉数。8. 暑热症:即疰夏,但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症状。9. 牙宣:即齿衄,牙龈出血,又称牙衄。10. 葡萄疫:即肌衄,发斑,紫斑

2、,指感受四时不正之气,血液溢出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11. 肠风:出自济生方,血从肛门排出,色清而鲜者。12. 脏毒:出自济生方,血从肛门排出,浊而色黯者。13. 结阴:指便血,出自素问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14. 阴水:多由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水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起,甚则按之如泥,皮色常晦滞少华,兼见小便短少而不赤涩,大便稀溏等症。15. 阳水:多由风邪外袭,水湿侵渍导致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而成,发病较急,水肿多由上而下,讯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不起,兼见口渴,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症。16.

3、 风水:为金匮水气病一种,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为风遏水停,肺失宣肃。17. 皮水:为金匮水气病一种,其脉浮,外证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为水湿内渍,营卫不行。18. 正水:为金匮水气病一种,其脉沉迟,外证自喘,为阳不上通,水邪上犯。19. 石水:为金匮水气病一种,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为阴盛下结,水积胞中。20. 肾著:即寒湿腰痛,金匮曰:“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21. 历节:是痹症一类的疾病,指疼痛循历遍身关节。22. 白虎历节:为痛痹之一症也,以其痛循历遍身关节,故曰历节;以其痛甚如虎咬,故曰白虎历节。23. 痛风

4、:为元代朱丹溪在格至余论中描述的一种痹症,其症状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24. 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25. 痿躄:以足软无力,不能任地为主症。素问说“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灵枢说“虚则痿躄,坐不能起。”本证多因肺热伤津,湿热侵淫,或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所致。26. 泻南方,补北方:治疗痿证时采用的一种清虚热,滋肾阴的治疗原则。27. 瘿气:瘿病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肿块对称,光滑,柔软,常因痰气郁而化火伤阴,故一般均有比较明显阴虚火旺的症状。28. 影袋:杂病源流犀烛指出瘿又称为瘿气,影袋,多因气血凝滞,日

5、久渐结而成。29. 振掉:即颤证的俗称,振,动也;掉,摇动之意,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30. 鼓栗:即动摇之意,内经中所指的颤证,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31. 刚痉:为外感痉证,属寒邪偏盛,项背强直,恶寒较重,发热无汗。32. 柔痉:为外感痉证,属风邪偏盛,项背强直,发热不恶寒,汗出。33. 瘛疭:即抽搐。瘛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筋脉弛纵也。为痉证症状表现之一。34. 甘温除热:指一种治法。用甘温药物治疗气虚发热的方法。如中气不足而致发热,少气神疲,虚汗,脉虚大,用补中益气汤。如产后或劳倦内伤发热,症见肌热面赤,舌淡,

6、用当归补血汤。35. 子火:医学心悟中把内伤之火称为子火。36. 贼火:医学心悟中把外感之火称为贼火。37. 五劳:因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类伤损,即素问所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分别指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虚劳病证。38. 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等六种虚劳病证。39. 七伤:指七种劳伤的病因,即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简答题:1. 饮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其主要机制是什么?答:治疗原则应以温阳化饮。因饮为阴邪,得温而行,患

7、饮病者本阳虚,以温药振奋阳气,升发腠理,通行水道,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饮证自愈。2. 饮证产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是什么?答:多由感受湿邪,饮水过量,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导致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水液代谢失常致停积而成饮。3. 湿阻发病的内外因素是什么?答:湿阻发病有内外两发面因素,外因是外来湿邪侵入人体而致病,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或冒雨;内因是因为过食生冷瓜果以及油腻肥甘的食物,或暴饮暴食,嗜茶饮酒,影响脾胃运化所产生的内湿致病。所以湿阻的发病既有外湿又有内湿。4. 临床治疗湿阻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答:湿阻治疗要注意两个方面:1)实证以除湿为先,虚证以健脾为要。应根据“脾虚”和“

8、湿邪”孰为主孰为次,权衡轻重灵活施治,对病初以湿邪困阻中焦为主的实证,应以“除湿”为主。若病久湿邪已除,腻苔已化,以脾虚为主者,则以健脾为主,略佐化湿。2)用药贵在轻灵,注意温清配伍。湿为阴邪,其性黏滞而难除,故用药贵在清疏灵动,重视三焦气化。若湿从寒化,伤及脾阳,当用温中助阳以燥湿;若湿从热化,湿热互结,则应湿热分治,或清化并用。5. 什么是“吐血三要法”?答:由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乃使血循经,不致瘀蓄;宜补肝不宜伐肝,使肝愈虚而血不藏;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故降气即所以降火”。6. 什么是“治血四法”?答:由血证论提出,认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是通治血

9、证的大纲。7. 引起血证的病机特点主要可归结为哪些方面?答:主要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及瘀血阻络,血不循经三类。8. 简述血证治疗的主要原则?答: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着重围绕治血,治火,治气,治虚四方面进行辨治。治血即出血则止血,包括清热止血,凉血止血,温经止血,血瘀而致出血,则宜化瘀止血,出血之后宁血养血,防止再度出血;治火则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治气对于实证则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治虚则脾虚失血或出血后宜健脾益气生血,阴虚失血或出血后阴虚,宜滋阴养血。9. 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中有哪些著名的治血方药?答:金匮

10、要略对吐血,衄血,便血的辨治论治作了具体论述,最早采用柏叶汤,泻心汤作为治疗吐血的方剂,用黄土汤,赤小豆当归散治疗便血,这些有效方剂沿用至今。张仲景还将血汗同源之理用于临床,指出对血证患者忌用汗法。如谓“衄家不可汗”,“亡血不可发其表”。千金要方对吐血,尿血列专项进行论述,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黄汤首载于千金要方。10. 何谓“三阴结谓之水”?答:素问云:“三阴结谓之水”。三阴是指手足太阴肺脾二脏,足太阴脾转输水精,手太阴肺通调水道,脾肺两脏气结而不行,则气化为水。11. 何谓“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答:“鬼门”即汗孔,“净府”即膀胱,开鬼门,洁净府,意为通过发汗,利小便来治疗水

11、肿。菀,积也;陈,久也;莝,斩草也。去菀陈莝即是去陈积的水邪,犹如斩草而除去,现多指攻逐法,使内潴的水邪从二便而去。12. 怎样正确应用攻逐法治疗水肿?答:一般来说,病起不久,肿势较甚,正气尚旺,此时抓紧时机,以祛水为急,适当选用攻下逐水药,使水邪速从二便而去。待水退后,再议调补,以善其后。病在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肿尤甚,若强攻之,随水退可暂安一时,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终究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必更为凶险,病情反复加重,所以逐水峻药应慎用。13. 腰痛如何辨别外感内伤?答:外感腰痛是指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一般外感腰痛多实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腰痛明显,以刺痛或钝痛为主,且痛无休止

12、,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相应的外感症状。内伤腰痛多虚证或虚实夹杂,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甚则久延不愈,以腰痛为多见,或表现为腰部隐痛,或沉痛不适,症状时重时轻,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脏腑虚损或痰瘀内阻的症状。14. 腰痛如何从气血来辨?答:腰痛有在气或在血之分,病在气分者,其痛多为胀痛,疼痛时作时休,痛无定处,聚散无常,走窜作痛,痛处可按,多昼重夜轻;病在血分者,其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痛不可按,或可扪及条块状物,痛无休止,多昼轻夜重。15. 痹症日久容易引起那些病理变化?病叙述其各自的治法,用方。答:痹症后期的病理变化及治法用方为:1)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痹

13、阻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证属痰瘀阻络,治用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用桃红饮加味;2)病久气血耗伤,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证候,证属气血亏虚,治用调补气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3)痹症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证属心气不足,阴血亏虚之证,治用益气养心,温阳复脉,方用炙甘草汤加减。16. 痹症治疗应用附子,川乌要注意那些问题?答:在痹症治疗中,风寒湿痹疼痛剧烈者,常用附子,川草乌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药物。应用这类药物时,剂量应由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以缓其毒性。服药后患者有唇舌发麻,手

14、足麻木,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减轻剂量或立即停药,并采取解救措施。17. 痹症治疗应用虫类药药注意些什么?答:对于痹症日久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常配伍全蝎,地龙,蜈蚣,穿山甲,白花蛇,乌蛸蛇,蜂房等具有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作用的虫类药。这些药物多偏辛温,作用较猛,也有一定毒性,故用量不可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其中,全蝎,蜈蚣二味可研末吞服,既可节省药物,又能提高疗效。18. 请说明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答: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肺主津液,肝肾主精血,皆赖于脾胃,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脾与胃相表里,若脾胃功能失调,脏腑气,血,精,津不能充沛,筋脉失于濡

15、养,不利于痿证的恢复,故提出“治痿独取阳明”这一原则。19. 举例说明“泻南方,补北方”治痿原则的临床表现。答:“泻南方,补北方”治痿原则在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之痿证治疗中得到体现。痿证无论肺热津伤,湿热下注,脾虚不运,久则无不伤及肾元,导致肝肾亏损,水愈亏则火愈炽,而伤阴愈甚,表现为阴亏内热之象,则应以补肾清热为主要的治疗手段。20. 简述瘿病的病因和基本病机?答:瘿病的主要病因是因为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宣和体质因素三端。基本病机为肝脾损伤,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日久则产生瘀血病变,或痰气郁而化火伤阴,形成阴虚火旺。21. 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证应注意哪些方面?答: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是治疗瘿病的主要原则。临证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应配合活血化瘀,热甚化毒者应参以泻火解毒,日久则正气耗伤,在散邪的同时,应重视扶正顾护正阴。22. 颤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证治疗时应注意什么?答:治疗原则是滋养肝肾,补气养血,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具体施治应注意:1)年高病久,治宜缓图:因本病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年高体衰加之震颤日久,必然导致脏腑功能气血阴阳进一步失调,故难求速效,只宜缓图,通过调补,逐步使失调归于平衡,一旦取效,循序渐进。2)标本兼治,补虚为安: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因病程漫长,往往难愈,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病理变化复杂,虚实夹杂,故治疗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