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39720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一、填空:(每空2分,共24分)1如图,1=2,要利用“SAS”说明ABDACD,需添加的条件是2小明家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所示,现在要带其中一块碎片去玻璃店配一块和原来形状、大小一样的玻璃,应该带(填序号、)3如图,ACBDCE,ACD=50,则BCE的度数为4如图,ABCDEF,点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且测得BC=5cm,BF=7cm,则EC长为cm5如图,若ABCADE,且B=60,C=30,则DAE

2、=6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6,则BAC的度数为,C的度数为7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0,另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是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9如图,D在线段BE上一点,AB=AC,AD=AE,BAC=DAE,1=22,2=28,3=10如图,点P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上一点,且APD=80,AD=AP,则DPC=11如图所示,直线l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AE=1,CF=2,则EF长为12在ABC中,A=40,当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二、选择:(每题3分,共30分)13下列标志中,可

3、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15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是()AA=DBACB=FCB=DEFDACB=D16如图,图中显示的是从镜子中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读数,由此你可以推断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05B20:01C20:10D10:0217如图,若AB与CD互相平分于O,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DBAD=BCCADBCDAB=CD18已知下列条件,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A两边及其夹角B两角

4、及其夹边C三边D两边及除夹角外的另一个角19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边上,且AD=CE,AE与BD交于点F,则AFD的度数为()A60B45C75D7020如图,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涂法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21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A4B3C6D522如图,直线m,n交于点B,m、n的夹角为50,点A是直线m上的点,在直线n上寻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C点有多少个?(

5、)A1个B2个C3个D4个三、解答:(共46分)23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12cm,且腰长是底边长的,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24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一点,AD=BD,ADC=80(1)求B的度数;(2)若BAC=70,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5已知: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求证:AD平分BAC26如图,已知AOB和C,D两点,求作一点P,使PC=PD,并且使P点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27如图,在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1)求证:ABEDCE;(2)当AEB=70时,求EBC的度数28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00,B

6、OC=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1)求证:ACDBCO;(2)当=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的度数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每空2分,共24分)1如图,1=2,要利用“SAS”说明ABDACD,需添加的条件是CD=B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1=2可得CDA=BDA,然后添加CD=BD可利用“SAS”说明ABDACD【解答】解:添加CD=BD,1=2,CDA=BDA,在ADC和ADB中,ABDACD(SAS),故答案为:CD=BD2小

7、明家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所示,现在要带其中一块碎片去玻璃店配一块和原来形状、大小一样的玻璃,应该带(填序号、)【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解答】解:第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第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部分边,所以该块不行;第块,不但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个边,所以符合ASA判定,所以应该拿这块去故答案为:3如图,ACBDCE,ACD=50,则BCE的度数为5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CB=DCE,再求出BCE=ACD【解答】解:ACBDCE,ACB=

8、DCE,DCE+BCD=ACB+BCD,即BCE=ACD,ACD=50,BCE=50故答案为:504如图,ABCDEF,点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且测得BC=5cm,BF=7cm,则EC长为3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求出EF=BC=5cm,求出CF,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CDEF,BC=5cm,EF=BC=5cmBC=5cm,BF=7cm,CF=BFBC=2cm,CE=EFCF=BCEF=5cm2cm=3cm,故答案为:35如图,若ABCADE,且B=60,C=30,则DAE=9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根据全等

9、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AE=BAC,求出即可【解答】解:在ABC中,B=60,C=30,BAC=180BC=90,ABCADE,DAE=BAC=90,故答案为:906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6,则BAC的度数为72,C的度数为5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求得BAC的度数,继而求得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C=2BAD=236=72,B=C=54故答案为:72,547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0,另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是26或2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0、【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确定,6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长,故分两种情况考虑:当6为腰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另一腰也为6,底边为10,求出此时的周长;当6为底边时,10为腰长,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另一腰也为10,求出此时的周长【解答】解:若6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10为底边的长,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6+6+10=22;若10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6cm为底边的长,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0+6+10=26;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或22故答案为:26或22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5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此题要分两种情况

11、推论: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底角【解答】解:如图,(1)顶角是钝角时,B=9038=52,顶角=180252=76,不是钝角,不符合;(2)顶角是锐角时,B=9038=52,A=180252=76,是锐角,符合,故答案为529如图,D在线段BE上一点,AB=AC,AD=AE,BAC=DAE,1=22,2=28,3=5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证明ABDACE(SAS);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求得2=ABE;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与

12、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在ABD与ACE中,1+CAD=CAE+CAD,1=CAE;,ABDACE(SAS);2=ABE(对应角相等);3=1+2,1=22,2=28,3=50故答案为:5010如图,点P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上一点,且APD=80,AD=AP,则DPC=20【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在APD中,求得PAD的度数,进而求得APC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解答】解:在APD中,AP=ADAPD=ADP=80PAD=1808080=20BAP=6020=40APC=B+BAP=60+40=100DPC=APCAPD=10080=20,故答案为:20

13、11如图所示,直线l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AE=1,CF=2,则EF长为3【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BC,ABC=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EAB=FBC,则可根据“ASA”判断ABEBCF,所以BE=CF=2,进而求出EF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ABC=90,AEBE,CFBF,AEB=BFC=90,EAB+ABE=90,ABE+FBC=90,EAB=FBC,在ABE和BCF中,ABEBCF(ASA),BE=CF=2,AE=BF=1,EF=BE+BF=3故答案为312在ABC中,A=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