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390974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无答案)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学案一、课前预习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畎亩 傅说 胶鬲 曾益 拂士 拂乱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行拂乱其所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背诵书下的注释。5利用工具书,先试着翻译课文2-4节。6我的疑问:(1)不会翻译的字词 (2)不会翻译的句子 (3)其他疑问 二、课堂学习1看材料,谈感受。2预习成果展示:作者介绍、注音、断句。3朗读课文4疏通文意(1)学生解释书下注释中已有的字词及句子。(2)学生质疑不会解释的字词及句子。(3)同学小组互助,翻译课文2-4节。(4)总结归纳A.找出文中

2、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B.找出文中与“必先苦其心志”中“苦”用法相同的字。C.背诵并会翻译下列句子。(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合作讨论(1)文章开头所列举的六个人有哪些共同点?作者列举这些事例是为了阐述怎样的道理?(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拓展延伸(1)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从你的积累中补充1-2个例子(2)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贪图安逸享乐而亡国的例子吗?三、课后练习1背诵课文2识记重点字

3、词和句子翻译3一词多义舜发于畎亩之中( )而后作( ) 殚其地之出( )野芳发而幽香( )属予作文以记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 )4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课文中的相关道理加以适当的阐述。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习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2).翻译下列句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