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385682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lexsim建模案例-(4)讲课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lexsim建模案例-(4)精品文档超市配送中心物流系统1、实验要求及背景描述 某超市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工作状况如下:产品到达:A、B、C产品装在一个箱子,整箱到达配送中心(如图1),平均每15秒,标准差为2秒到达一箱产品,送达暂存区。产品运送:掏箱分为三类产品后,用输送带送到三个暂存区,使用两辆叉车,分别将产品放置三个货架,举起和放下速度均为3秒,入库储存时间为两天,然后送往拣货区;产品拣选:使用1个拣选工作人员,拣选A、B、C类产品各2个进行捆包,由传送带送出。(1) 运用Flexsim建模,输出模型运行结果;(2) 提出改善系统方案。2、实验布局逐步添加离散实体: 5个发生器(3个用于

2、生 产产品;2个用于生产托盘);4个暂存区;8条传送带(4条进货,4条出货);2条分拣传送带;2个合成器;1个分解器;1个吸收器;1个操作员;3个货架;1个分配器;5辆叉车,如图1、2。图 1(主视图)图2(左视图)3、设计思路及建模步骤产品到达:A、B、C产品装在一个箱子,整箱到达配送中心(如图3)。 图3 图4掏箱分为三类产品后,用输送带送到三个暂存区(如图4)。使用两辆叉车,分别将产品放置三个货架(如图5)。 图5入库储存时间为两天,然后送往拣货区(如图6)图6使用1个拣选工作人员,拣选A、B、C类产品各2个进行捆包,由传送带送出。(如图7)图74、散实体连接。按照不同的逻辑关系,采用A

3、连接和S 连接,逐一对模型内的实体进行连接,应注意各个端口的连接顺序, ( 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中间端口)。5、参数设置发生器参数设置11、临时实体种类设置为Box2、发生器1、2、3的物品类型分别设置为1、2、3。3、到达时间间隔设置为“统计分布:normal(15,2)。4、其余为默认值如图8 图8发生器参数设置21、 发生器4和5的临时实体种类设置为Pallet。2、到达时间间隔设置为“统计分布:normal(15,2)。3、其余为默认值如图9 图9合成器参数设置1、 在合成器选项卡中合成模式设置为Pack。2、 组成清单Target Quantity中3个均设置为1。3、其余为默认值如

4、图10 图10 此处已经完成模型设计的第一环节:A、B、C3类产品装在一个箱子,整箱到达配送中心,平均每15秒,标准差为2秒到达一箱产品,送达暂存区。分解器参数设置1、 在分解器选项卡中点选拆包选项,拆包数量设置为3。2、 其余为默认值。如图11 图11分拣传送带参数设置1、 在传送带流向选项卡中发送条件设置为按端口发送。2、 Exit Point按照实际布局设置,使三个出口分布合理。3、 其余为默认值。如图12 图12 吸收器参数设置1、 在吸收器选项卡中,设置回收策略为Recycle to Pallet,这样当进库货物被分解器拆包后,托盘就会被此吸收器回收。2、 要保证吸收器的输入端口连接

5、在分解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口上。如图13 图13叉车参数设置1、 2个叉车参数设置相同:提升速度均为3.0。2、 其余为默认值。如图14 图14 此处已经完成模型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掏箱分为三类产品后,用输送带送到三个暂存区。分配器参数设置1、 在端口连接窗口中连接2个输送机,保证对输送机的任务分配。2、 其余选项为默认。如图15 图15货架参数设置1、 在货架选项卡中将最小停留时间设置为172800s(即2天)。2、 3个货架设置相同,其余选项为默认。如图16 图16此处已经完成模型设计的第三和第四个环节:使用两辆叉车,分别将产品放置三个货架;入库储存时间为两天,然后送往拣货区。合成器参数设置1、

6、 此合成器的任务是捆包出货。在合成器选项卡中设置合成模式为Pack。2、组成清单Target Quantity中3个均设置为2。3、其余为默认值如图17 图17 此处已经完成模型设计的第五个环节:使用1个拣选工作人员,拣选A、B、C类产品各2个进行捆包,由传送带送出。5、 模型运行及调整 图18 结合上图可以看出:已经建好的模型运行平稳,300s之后3个入库暂存区出现拥堵现象,且随着时间的递增拥堵现象更加严重(如图18)。其他环节一切正常。由此得出此处是制约模型正常运行的瓶颈,结合统计图表和数据做如下分析: 图19 图20 图21 图22由图19可知:2辆负责进货的叉车基本处于额定工作状态,满

7、足正常的入库要求。由图20可知:拆箱分解器运行状态良好,基本按照额定负荷工作。综上所述:模型正常运行产生拥堵现象不是以上2个环节造成的。由图21可知:进货暂存区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且进货速度远远大于其出货速度。由图22可知:整箱货物到达仓库时(A、B、C产品装在一个箱子,整箱到达配送中心)速度过快,虽然进货传送带、拆包分解器等设备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但还是不能及时的将到达的货物运走。初步的改善方案为:通过调整参数,适当减慢整箱货物的到达速度。 图23 结合图23可知:当模型运行172800s之后仍然没有出现拥堵现象,说明瓶颈问题得到解决。模型改进后进货暂存区工作状态正常,按照额定载荷工作,如图24。 图24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