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737347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9章 原子核 第3、4节--(附解析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第三节第四节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下列关于盖革米勒计数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射线的电离作用使计数器计数B射线的电离作用强,而射线电离作用弱,故计数器只能记录粒子C无论是、射线都能用计数器计数D计数器不能区分时间间隔小于200s的两个粒子答案:B解析:根据盖革米勒计数器的计数原理可知,当射线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产生脉冲放电,使计数器计数。选项A、C正确,B错误;两个射来的粒子如果时间间隔小于200s,计数器不能区分,故选项D正确。2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式OnNX,对式中X、a、b的判断正

2、确的是()AX代表中子,a17,b1BX代表正电子,a17,b1CX代表正电子,a17,b1DX代表质子,a17,b1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a17,b8071,因此X可表示为e,为正电子,故C项正确。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把静电荷导走B利用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C利用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作为示踪原子答案:D解析: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应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A错误,射线对生物具有物理化学作用,照射种子可使基因变异,可用于放射性治疗,射线不具有生物作用,B、C错误

3、。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放射性同位素带有“放射性标记”,可用探测器探测到,D正确。4(江西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由铀239(U)经过4次衰变而产生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BeHeCnC20g的U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变为15gD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Sr和Xe的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核子总数减少答案:B解析:经过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所以钚239(Pu)由铀239(U)经过2次衰变而产生,A错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BeHeCn,B正确;根据公式mm0()知,20g的U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变为5g,C

4、错误;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核子总数守恒,D错误;故选B。5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直而粗的是射线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弯曲的是射线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的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径迹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答案:AB解析: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把气体电离,过饱和蒸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雾滴沿射线的路径排列,显示出射线的径迹,故A正确;由于粒子的电离本领大贯穿本领小,故粒子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即B正确;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弱,所以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而细而弯曲的是射线,所以C错

5、误;把云室放到磁场中,由射线径迹的弯曲方向就可以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故D错误。6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发动了代号为“铸铅”的军事打击行动,轰炸了加沙的大型工程设施,据报道,以色列在为期20多天的以巴军事战争中使用了白磷弹和贫铀弹。其中贫铀弹是从金属铀中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铀238。贫铀炸弹贯穿力是常规炸弹的9倍,杀伤力极大而且残留物可长期危害环境,下列关于其残留物长期危害环境的理由正确的是()A爆炸后的弹片存在放射性,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B爆炸后的弹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C铀238的衰变速度很快D铀的半衰期很长答案:AD解析:天然放射现象周期很长,会

6、对环境和生物造成长期的影响,故A、D两项正确,B、C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黑龙江绥化市肇东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粒子,B为_。答案:质子氮气解析:卢瑟福第一次用粒子轰击氮核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因此图中的A为放射源发出的粒子,B为氮气。8过量的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破坏作用。(1)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当日炸死了二十万人。另有无数的平民受到辐射后患有各种疾病,使无辜的平民痛不欲生。(2)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

7、贝尔利核电站的泄露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至今大片土地仍是生物活动的禁区。(3)美国在近几年的两次地区冲突(海湾地区、科索沃地区)中大量使用了含有放射性的炸弹,使许多人患有莫名其妙的疾病。如何对放射线进行有效的防护?答案:应该避免接触有放射性的材料,远离放射源,使用放射性材料时要选用半衰期短的,核电站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防护层防止放射线外泄,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厚金属箱内,深埋在深海等。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4题为多选题)1(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是发现中子的实验过程,关于“不可见射线”的性质和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的名称,下述说法中正

8、确的是()A这种“不可见射线”是质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B这种“不可见射线”是中子流,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C这种“不可见射线”是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中子D这种“不可见射线”是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是质子答案:B解析:用放射源钋的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不可见射线”为中子,“打出的粒子”为质子,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HX1HenNHeOX2BeHeCX3MgHeAlX4以下判断

9、中正确的是()AX1是质子BX2是中子CX3是电子DX4是质子答案:D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1是H(氘核);X2是H(质子);X3是n(中子);X4是H(质子);故选项D正确。3(新疆农业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度为v00.09c(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粒子,轰击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钠原子核Na,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做对心正碰,碰后新核的运动方向与粒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同,质子的运动方向与新核运动方向相反,它们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分析轨迹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0,已知质子质量为m。则()A该核反

10、应方程是HeNaMgHB该核反应方程是HeNaMgnC质子的速度约为0.225cD质子的速度为0.09c答案:AC解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m234126,核电荷数:z112112核反应方程:HeNaMgH。故A正确,B错误;质子质量为m,粒子、新核的质量分别为4m、26m,设质子的速度为v,对心正碰,选取粒子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得:4mv026mmv解出v0.225c,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4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O注入人体,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象。

11、则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O在人体内衰变方程是ONeB正、负电子湮灭方程是ee2C在PET中,O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D在PET中,O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答案:ABC解析:由题意知,A、B正确,显像的原理是采集光子,即注入人体内的O衰变放出正电子和人体内的负电子湮灭转化为光子,因此O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故C对,D错。二、非选择题5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现质子、中子和正电子的ABHeN()BBe()CnCAl()MgHDNHeO()E.UTh()F.Na()NaHG.AlHen()PSi()解析:ABHeNnBBeHeCn此核反应使查德威克首次

12、发现了中子。CAlnMgHDNHeOH此核反应是卢瑟福首次发现了质子。E.UThHeF.NaHNaHG.AlHenP(磷30放射性同位素),PSie(正电子),此核反应使约里奥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正电子。6同位素这个概念是1913年英国科学家索迪(18771956)提出的。许多元素都存在同位素现象,在目前已发现的114种元素中,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达1500种以上,而且大多数是人工制造的。(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在重质量半中子区首次制得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234Pa)。已知Th(钍)234Pa(镤)e(电子),则234Pa原子核里的中子数应为_

13、。(2)1934年,科学家在用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更意外的是拿走放射源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随时间衰减规律跟天然放射性一样,也有一定的半衰期。写出粒子轰击铝箔(Al)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并请写出核反应和一般化学反应的不同点(请答3点)。上述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写出其产生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式。答案:(1)143(2)AlHePn;PSie解析:(1)由方程两边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相同,可知234Pa中质子数为91,则中子数为23491143。(2)铝核被粒子击中后产生中子的反应为AlHePn;P是磷的一种同位素,也有放射性,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发生衰变,衰变时放出正电子,该反应为:PSie,核反应和一般化学反应的不同点:核反应是原子层次上的变化,而化学反应是分子层次上的变化(或核反应前后元素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则元素种类不变);一种同位素不论处于何种状态,它们的核反应性质是相同的,而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它们的核反应性质是不同的。12实 用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