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附解析答案)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737053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附解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附解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附解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附解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附解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附解析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20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题组一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电磁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于电磁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与手机之间可以直接通信B.电磁灶的灶台与锅之间,如果隔有绝缘物质,通电后则锅不可能被加热C.微波炉内盛放食物的器皿,只能是金属器皿D.电视信号是电视台将声音与图像信号通过电磁波快速传送到用户处并被电视机接收下来的答案:D2.在电视发射端,由摄像管摄取景物并将景物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这一过程完成了()A.电、光转化B.光、电转化C.光、电、光转化D.电、光、电转化解析:这一过程是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即把一幅图像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

2、,逐步地变为强弱不同的电流信号,然后通过天线把带有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故应选B。答案:B3.(多选)关于雷达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雷达所用无线电波的波长比短波更短B.雷达的显示屏上可以直接读出障碍物的距离C.雷达在能见度低的黑夜将无法使用D.雷达只有连续发射无线电波,才能发现目标解析:雷达所用的无线电波是波长非常短的微波,选项A正确。在雷达的工作显示屏上,直接标的是距离,选项B正确。雷达在黑夜也能使用,选项C错误。雷达发射的是间断的无线电波,选项D错误。答案:AB4.传真机原理分析:报纸上印的许多照片都是传真照片,传真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图表、书信、照片的一种方法。无线电传真的示意

3、图如图所示。简要说明无线电传真的过程、器件及其作用。解答:发射机上装有的光电管,将文字、图表转化为电信号,将其附加在高频无线电波上发射出去,接收机利用电谐振原理将其接收,通过辉光管转化为原来的文字、图表在复印张上复印出来。无线电波和电磁振荡密切联系,不论发射和接收都和振荡电路相联系。T=2,f=经常使用。题组二电磁波谱5.高原上的人皮肤黝黑()A.与高原上人的生活习惯有关B.与高原上的风力过大有关C.与高原上紫外线辐射过强有关D.由遗传本身决定解析:高原上空气稀薄,对紫外线的反射作用很弱,所以太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导致高原上的人皮肤黝黑。答案:C6.(多选)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A.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X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病变B.射线是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它比X射线的频率还要高C.紫外线比紫光更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D.在电磁波谱中,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是射线解析: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X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病变,选项A正确;射线是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它比X射线的频率还要高,选项B正确;在电磁波谱中从无线电波到射线,波长逐渐减小,频率逐渐增大,而波长越大,波动性越强,越容易发生干涉、衍射现象,因此紫光应比紫外线更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无线电波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选项C、D错误。答案:AB7.据报道,新型增强型红外夜视镜已经小规模配发

5、给美国陆军,红外夜视镜是利用了()A.红外线波长长,易绕过障碍物的特点B.红外线热效应强的特点C.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的特点D.红外线肉眼不可见的特点解析:红外夜视镜利用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的特点,故选C。答案:C8.(多选)下列能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的依据是()A.可见光射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物体B.放在红外线区域的温度计升温很快C.收音机调到某个台时,调谐电路发生电谐振D.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解析:A项,人眼看到物体,说明人眼感受到了可见光的能量 ;B项,红外线具有热作用,说明红外线具有能量;C项,电谐振在调谐电路中的感应电流的能量于空中的无线电波;D项,射线的贯穿能力说明

6、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答案:ABCD(建议用时:30分钟)1.(多选)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在医院里常用X射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B.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C.在人造地球卫星上对地球进行拍摄是利用紫外线有较好的分辨能力D.在人造地球卫星上对地球进行拍摄是利用红外线有较好的穿透云雾烟尘的能力解析: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因此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用X射线透视人体;在人造地球卫星上对地球进行拍摄是利用射线的衍射能力较强,容易透过云雾烟尘,因而用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所以答案为B、D。答案:BD2.利用雷达测云层距我们观察点距离时,电磁波从发射到

7、吸收共经历时间10-3 s,则该云层离观测点的距离为()A.100 kmB.200 kmC.150 kmD.250 km解析:根据公式s=vt可以得s=3.010810-3 m=1.5105 m=150 km。答案:C3.间谍卫星上装有各种遥感照相机,可用来探测军用和民用目标。这种照相机能拍到晚上行驶的汽车,即使汽车不开灯行驶,也瞒不过它。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属于()A.可见光波段B.红外波段C.紫外波段D.X射线波段解析:不同温度的物体发出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答案:B4.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

8、A.波长较短的可见光B.波长较长的可见光C.波长较短的紫外线D.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解析:臭氧层可以挡住紫外线,从而减少其对人体的损害。答案:C5.(多选)关于电视信号的发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可以直接通过天线向外发射B.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必须“加”在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才能向外发射C.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是同步向外发射的D.电视台发射的是带有信号的高频电磁波解析: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经调制后才能发射,调制后的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被高频电磁波“携带”同步发射,故正确选项为B、C、D。答案:BCD6.(多选)目前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 MHz至1 000 MHz的范围内,

9、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中上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 m至1.5 m之间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C.测出从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反射性能越强解析:由=可求得200 MHz和1 000 MHz 的电磁波波长分别为1.5 m和0.3 m,所以A项正确。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交替垂直产生由近及远地传播而形成电磁波,所以B项错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距离L=vt=ct可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所以C项正确。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其频率越高,反射性能越强,所以D项正确。故正确选项为A、C、D。答

10、案:ACD7.(多选)关于移动电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手机)内,只有无线电接收装置,没有无线电发射装置B.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手机)内,既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又有无线电发射装置C.两个携带手机的人,必须通过固定的基地台转接,才能相互通话D.两个携带手机的人如果离得较近,不需要基地台,可以直接相互通话解析:移动电话内既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又有无线电发射装置。由于移动电话发射功率小,因此必须通过固定的基地台转接,两个携带手机的人才能通话。答案:BC8.右图的球形容器中盛有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面呈现的是圆形黑影,在黑影中放一支温度计,可发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明

11、显上升,则由此可断定()A.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可见光是透明的B.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紫外线是不透明的C.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红外线是透明的D.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红外线是不透明的解析:地面呈现的是圆形黑影,说明可见光不能穿透;在黑影中放一支温度计,发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明显上升,说明红外线能够穿透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选项C正确。答案:C9.右图为伦琴射线管示意图,K为阴极钨丝,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A为对阴极(阳极),当A、K之间加直流电压U=30 kV时,电子被加速打在对阴极A上,使之发出X射线,设电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伦琴射线(X射线)的能量。求:(1)电子到达对阴极的速度多大?(2)如果对阴极每吸收一个电子放出一个X射线光子,则当A、K之间的电流为10 mA时,每秒钟从对阴极最多辐射出多少个X射线光子?(电子质量m=0.9110-30 kg,电荷量e=1.610-19 C)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mv2=eU,则v= m/s=1.0108 m/s; (2)n=6.251016(个)。答案:(1)1.0108 m/s(2)6.251016个7实 用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