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735526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梅微盆景制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蜡梅小型盆栽培育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园林中栽培普遍,应用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和喜爱,其花冒寒而放,清香而不妖艳,高雅而不媚俗,园艺造型颇多,可谓色、香、形俱佳,是中国传统的冬季名花,也是我省的特色花卉之一,既可露地栽植,也可盆栽或作为切花进行开发利用,作为冬季开花的芳香植物具有很高的园林应用价值。蜡梅根、叶、花均可入药,作为药用植物,被载入本草纲目,其根、茎有散疲消肿、活血顺气的功效;叶可治疮疥红肿疼痛;花为清凉解暑生津药,治心烦口渴、气郁

2、胸闷;花蕾炼制的花油治烫伤效果十分明显。盆栽小型化是蜡梅盆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方向。目前,市场中的蜡梅盆景大多数均为数年,甚至十几年培养而成,价格昂贵,不适合大众群体消费,因此,将蜡梅盆景产业化、生产成本最低化、销售价格亲民化是蜡梅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培育蜡梅小型盆栽,极大地缩短了蜡梅盆景盆栽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盆栽产品的价格,提升了蜡梅小型盆栽的产品质量,达到枝叶饱满、提早开花、花量丰富。破解了蜡梅盆景培育周期长,产品价值定位过高,销售市场较小的难题。因此,制定蜡梅小型盆栽培育技术规程对我省蜡梅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河

3、南省林业局提出申请,项目建议书和标准草案经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初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立项评估,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文件批准立项。立项编号是20193110045。由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编写任务。起止年限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2、编制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编写。(1)通用性原则本规程综合并引用了国内同产业(行业)相关标准,具有一定的相同生态条件下的区域通用性。(2)先进性原则本标准的制定,既立足现实生产需要,又融

4、入当前先进的操作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做到理论上和技术的先进性。(3)可操作性原则本标准中的有关技术是在多年调研、实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充分听取各方经验和意见,又不断在生产实践中完善的科研成果,严谨科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4)实用性原则编制组查阅大量标准文献,并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使标准和生产实际协调统一,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5)安全可靠原则本标准对我省蜡梅小型盆栽培育技术环节做了说明和规定,以蜡梅安全生产为目的,引用了相关的生产环境质量标准、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 三、编制过程1、工作基础: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

5、院蜡梅课题组长期从事蜡梅品种选育、盆栽(景)培育及配套提质增效技术的集成与推广等工作,对蜡梅播种育苗、嫁接育苗、盆栽培育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生产中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推广,总结了蜡梅小型盆栽培育技术,关键技术问题已解决,技术内容成熟。具备了制定蜡梅小型盆栽培育技术规程的条件。 2、标准起草制定工作:起草组认真阅读了标准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对标准制定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对制定标准进行了广泛的论证,最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四、主要内容的确定本标准规定了蜡梅小型盆栽培育的圃地选择、砧木苗繁育、嫁接、嫁接

6、苗管理、上盆、病虫害防治等要求。1、圃地选择与整理蜡梅播种育苗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地块,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然后进行整地作床。播种前应进行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翻耕深度25 cm 以上,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做到地平土碎。施肥后作床,床宽1.2 m1.5 m,每两个床间留50 cm作业道。2、砧木苗繁育砧木苗繁育主要包括种子采集、播种、播后管理及田间管理等技术环节。一般在6月份,待蜡梅果实充分成熟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龄母株,采集发育饱满的果实,脱去外壳,去除杂物,挑选发育充实饱满的种子,阴凉通风处摊开,备用。宜随采随播,一般于6月中旬

7、7月上旬进行。播前用40 温水将蜡梅种子浸泡24 h48 h,中途换水12次。播前用0.1%多菌灵溶液拌匀。播前7 d10 d,苗圃地灌透水。点播,将浸泡后的蜡梅种子点播到苗床中,每个播种穴23粒种子,播深2 cm3 cm,株行距为(2025)cm(2530)cm,播后及时喷水,并覆一层塑料薄膜。播后10 d15 d左右出苗,出苗率约50 %时,及时去掉塑料薄膜。田间管理主要包括间苗、定苗、灌溉、修剪、施肥和除草等技术环节。播种后在苗高8 cm10 cm时进行间苗,拔除过密苗及病弱苗,一穴保留一株苗,保持株距20 cm25 cm。苗木生长期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苗高15 cm左

8、右时进行打顶修剪,之后根据分枝情况进行多次打顶修剪,促进砧木苗主干增粗生长。8月上旬,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 kg/667m215 kg/667m2,施肥后及时浇水。8月底,喷施0.3%磷酸二氢钾1次。保持土壤疏松,及时清除杂草。3、嫁接嫁接主要包括接穗选择与处理、嫁接时间选择、砧木平茬、嫁接方法等技术环节。选取优良的蜡梅品种(品系)或采穗母株的1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作为接穗,于春季芽未萌动前,树液未流动时剪下。将剪下的枝条截成7 cm10 cm的小段,保留12对芽,在90石蜡中速蘸12秒进行蜡封处理,蜡封好的接穗置于冷库或冰箱冷藏室,待用。自3月中旬至4月中旬。首先将砧木距地面3 cm左右进

9、行平茬。将接穗一侧距离芽下方2 cm处开始,向下削去外皮,中间露出木质部,保证切口平滑,不破坏接穗其它部分包裹的蜡膜。将砧木一侧削去表皮露出木质部。将接穗与砧木韧皮部紧贴,保持两侧形成层对齐,如接穗与砧木粗度略有差异保持一侧对齐形成层,然后用嫁接专用绑带绑缚牢固。4、嫁接苗管理嫁接苗管理包括肥水管理、除萌、整形修剪、中耕除草等技术环节。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注意避免雨季积水。56月份每月追施尿素5 kg/667m210 kg/667m2。78月份每月追施磷钾复合肥各5 kg/667m210 kg/667m2。蜡梅萌孽生长较快,注意及时除萌。在苗高15 cm时,进行第一次短截,剪口下保留12节;

10、待抽生枝条5 cm8 cm时,进行第2次短截,剪口下仍保留12节;待新抽生枝条5 cm8 cm时进行第3次短截,剪口下仍保留12节;待新抽生枝条10 cm15 cm时,去掉顶稍2对嫩叶,促进花芽分化。保持土壤疏松,及时清理圃地杂草。5、上盆上盆主要包括盆器选择、基质选择、上盆时间、相关上盆技术等技术环节。蜡梅宜选择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器形状、颜色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造型进行选择,蜡梅盆栽盆器多以浅盆为主,形状可为圆形、方形、长方形、六角形等,色泽为深紫色或褐红色。蜡梅盆栽上盆时一般用珍珠岩蛭石泥炭土按照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基质作填充。待嫁接苗成型后进行上盆,一般在1011月份进行。根据苗木特点

11、,上盆前,可以去除土球上的部分陈土,使部分根系裸露,提高观赏性。当选用浅盆时,在盆器底部用金属丝将土球固定,防止苗木松动,影响成活率。6、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蜡梅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梨网蝽、卷叶蛾、日本履绵蚧等。通常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来进行防控。病害防控主要包括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适当采用相应药剂进行预防与杀灭。五、采标情况无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包括处理过程、依据和结果。无 七、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规程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出来的,因此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符。八、 标准实施的建议:包括实施标准所需条件,应采取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通过本规程的颁布和实施,可促进蜡梅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省蜡梅盆栽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蜡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种植大户的示范应用,组织专家培训指导农民、相关从业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并加强标准的监督检查,全面加快推广实施该技术规程的应用。九、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蜡梅小型盆栽培育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小组2020年7月6日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