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5436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43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0 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青岛教研室周宏锐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左传中的一篇文章- 烛之武 退秦师。(板书课题)一提起左传来,你会想起初中学过的哪 篇文章? 生:(齐)曹刿论战 师:那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非常著名,“夫战” 生:(齐接背诵)“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 师:背诵得很流利。那谁能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左传? 生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叙事为主的编年体著作,记叙了 春秋时期 240 年间的史实,包括政治、外交等方面。作者是春秋的鲁 国史官左丘明。 师:“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左丘明所作。好,请坐! 师:请同学们

2、记下这些重要的文学常识。左传当中记载了很 多战争事件和外交事件。和平时期杰出的外交可以促进国家与国家之 间的和谐相处,而战争时期出色的外交辞令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奇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师:我们先来一起看题目。烛之武是谁呀? 第 2 页 共 40 页 生(齐):郑国的大夫。 师:看来同学们是注意到了注解中对人物身份的介绍。我们再来 看“秦师”中的“师”是什么意思? 生(齐):军队 师:好!谁来给大家解一下题目? 生 2: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退 师:解释得很准确。那么一个人怎么能使强大的军队撤退呢?我 们现在就来读课文。 二、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师:同学

3、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什么好办法呀? 生(多数学生):多读。 师:多读,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们放声地来读课文。在读书时,拿起笔来,把你认为读得 不准的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字圈出来,把要注意断句的句子划下来。 生:(自由朗读)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生 3:“秦军氾南”的“氾”,还有“佚之狐”的“佚”,“夜 缒而出”的“缒”,还有“越国以鄙远”的“鄙”,“焉用亡郑以陪 邻”的“陪”,“君之薄也”的“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 舍”,“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朝”,“杞子、逄孙”的“逄”,“ 第 3 页 共 40 页 微夫人之力”的“夫”

4、,“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 生 4(补充):还有第2 段中的“秦伯说”中的“说”。 师:你为什么读“悦”呢? 生 4:这句话来看,是“秦伯很高兴”的意思,这个“说”应该 是“喜悦”的“悦”,是高兴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为这个词加个注解,“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 师:刚才同学提到一个字,“微夫人之力”,这个地方读二声, 同学们看到这篇文章当中还有一句话“夫晋,何厌之有”,这里的“ 夫”也应读二声。“夫”读二声的时候是句首发语词,刚才背诵的“ 夫战,勇气也”和它是一样的。那么“夫人之力”的“夫”是什么意 思?(停顿)代词,那,那个。 (生记录笔记) 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课

5、文。 (生 5 朗读全文) 师:读得很通顺,但是有一个字还是读得不准。哪一个字? 生 6:“夫晋,何厌之有”的“夫”是二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夫晋,何厌之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篇课文,要特别注意刚才同学们强调过 第 4 页 共 40 页 的字音,还有断句,刚才那个同学把“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这句断 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晋侯秦伯围郑- ”开始! (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文本,理解文意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当中有哪个字、词或是句子读不懂的,找 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些些问题。 生 7:能不能解释“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厚”和“薄”。 师:要想读懂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看一

6、看上面那个句子是怎么说 的。请你给大家读读上面那句话。 生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师:“焉用亡郑以陪邻?”是什么意思?你来给大家说说看。 生 7:为什么要越过郑国而加强邻国的实力? 师:你说得也很对,增加邻国的土地,那么这里面他们谈论的是 一个什么话题呢? 生 7:领土。 师:领土的问题,关于国力的问题。那么下面这个“厚和薄”跟 这个话题有没有关系呢? 生 7:应该有。 师:那么“厚和薄”应该指什么?你来给大家说说看。 生 7:“厚”是指土地广阔,“薄”是指土地被被削弱。 第 5 页 共 40 页 师:那你再给大家来翻译一下这句话。 生 7:邻国的土地增加了,您的国家的

7、土地就被减少了 师:大家说他这种翻译行不行啊? 生(齐声):行! 师:这位同学是自已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提示我们如果在翻 译哪句话不懂的时候,可以想很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 生 8:联系上下文。 师:这是很好的办法!还有哪个同学有不懂的地方? 生 9:“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封”和“西封”里的 “封”意思一样吗? 师:你的观点呢? 生 9:应该不一样吧 师:怎么不一样 生 9:“东封”的“封”应该是动词。“西封”的“封”是名词 ,西边的边界。 师:她这样理解,其他同学同意吗?来,这位同学说说。 生 10:东封郑,应该是把“封”看作动词,郑国将东面封为自己 的土地。后面那个“西封”就是

8、“西边的边界”,“封”是一个名词 。 师:你觉着这两个“封”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第 6 页 共 40 页 生 10:对。 师:大家同不同意? 生(齐):同意。 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东封”与“西封”还不太理解。我们可以 看一春秋时期的一个国界地图。(大屏幕展示春秋时期地图)怎么叫 “东封郑”(手指郑国)向东,以郑国的边界作为东边的领土;西封 ,秦在晋的西侧。看一看这个图,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好 ,刚才这个同学抓住了一句话当中一样的词出现了两次,意思是不一 样的。我们要注意,在读文言文当中关注这种现象。还有哪位同学有 问题? 生 11:第一自然段的“夜缒而出” 师:“夜缒而出”这一句,你

9、个地方不懂? 生 11:“缒”的意思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它的意思 是将烛之武送出城外,还是别的什么吗? 师:你的理解呢? 生 11:用绳子将烛之武送出城外 师:她理解的对不对呀? 生(齐声):对 师:要坚定自己的想法,这位同学在理解句子时把省略的成份- 烛之武补出来了,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第 7 页 共 40 页 生 12:60 页第一行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不明白。 师:这一句你在理解时难点在哪里? 生 12:“舍郑”的“舍”。 师:哪位同学给他解释一下? 生 13:放弃,舍弃 师:那你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 13:如果放弃了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的主人。 师:翻译得

10、非常准确。这句里面的“以之为”那个“之”应该指 谁? 生(齐):郑国 师:这位同学在翻译的时候把省略的成份给补出来了。我们在翻 译的时候,要注意把省略的那些内容结合上下文把它补出来。 师: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问题,一方面要 在平日积累文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试着用结合上下语境、补充省略 的成份等办法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样同学们就能够把课内 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去,去解决更多的问题。现在没有同学提问了,看 来咱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了。哪位同学能用比较简洁的话来 讲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起因、经过、结果。好,谁来试试? 生 14: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一起包围郑国,就因为郑国以前

11、的时 候没有以礼对待晋国的国君。后来郑国国君在佚之狐的提议下请求于 第 8 页 共 40 页 烛之武,希望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不攻打郑国。于是,烛之武去见秦 伯,对秦伯晓之以理,先告诉他灭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没有好处,然后 说如果不灭亡郑国,以郑国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可以给秦国带来一 系列好处。同时对秦穆公说起以前晋国的失诺,结果秦穆公放弃了攻 打郑国。 师:嗯,她讲得怎么样? 生 15:挺好,讲得比较完整。 四、三读文本,分析鉴赏 师:这个故事最核心的人物是谁? 生:(齐声)烛之武!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读,就不能仅仅满足读顺了字 音,读懂了句子,要读出文言文的气韵。怎么能读出气韵呢?我

12、们得 知道说话人是什么样的心理,然后再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读出这种 心理。关于烛之武有两段话,我们来看第一段话- 烛之武和郑伯的对 话。 师:现在两个人一组,分角色来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应该用怎 样的语调来读出人物的气韵?(生自由朗读) 师:请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 16 与生 17 分角色读) 师:好,我们先请“郑伯”先坐下。请问“烛之武”,你为什么 第 9 页 共 40 页 用这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 16:因为我烛之武年轻的时候不被重用,现在到老了你们才来 求我,太没有诚心了。所以用了委婉地托辞的语气。 师:“郑伯”呢? 生 17:因为现在是郑国请求烛之武,所以他就用比较委婉的语气

13、 来请求烛之武,帮助郑国来处理现在的事情。 师:然后你的语气怎么读的呀? 生 17:应该委婉点儿,有请求的味道。 师:同学们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吗?比如说郑伯的话,里面有 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呀?好像有两个意思,要不要有语气的变化呀? 生 18:郑伯后来可能有一些威胁烛之武的意思。因为他说“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他这里明显是在暗示烛之武“如果郑国灭亡了, 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师:我们会想起一句话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吧? 生 18:对。 师:你很有见解!你能给大家读一读郑伯的话吗?试试吧! (生 18 读) 师:你读得不错,读出了语气的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了烛之武是委婉的托辞,

14、他为什么又答应了 呢? 第 10 页 共 40 页 生 19:“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师:也就是说郑伯抓住了烛之武的一种心理。仅仅如此吗?从烛 之武的话中你还能读到什么呢? 生 20:我认为烛之武是一个郑国人,面临晋国来攻打自己的国家 ,他也是爱国的,所以他要去。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师:我们再来试着读一读,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自由大声读,体会。) 师:看来呀,郑伯是抓住了烛之武的心理来说服对方的,也就是 抓住说理的要害。我们来看最精彩的一段- 烛之武见秦伯。看烛之武 抓住了什么要害来说服秦伯的。同学们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讲到了 晋国为什么攻打郑国,可说了秦国为什么攻打郑国了吗

15、? 生(大多数):没有。 师:好,我们来自己出声地读一读这段,看你能不能发现秦国攻 打郑国的原因 (生自由朗读) 生 21:他想灭掉郑国,把郑国作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 师:那么秦晋的联盟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生 22:利益。 师:是冲着一个“利”字而来。(板书)那么这样的联盟能不能 第 11 页 共 40 页 持久呢?所谓“天下以利合者必以利分”。既然烛之武看到了这一点 ,他必然要在“利”上大做文章,来说服秦伯。好,我们再来读,看 一看烛之武抓住了“利”从哪些角度来做文章?拿出笔来,自己勾画 一下。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后,前后几个同学可以交流一下。 (生读,勾画,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这个

16、问题。 生 23:他是先是说如果灭掉郑国的话,晋国的利益会比秦国的利 益大,然后说明对秦国不利。然后又说不灭掉郑国的话,对秦国会利 大于弊。 师:好,这位同学找到了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其他同学呢? 生 24:第二个观点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抓住的是晋军的无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通 过边界太远,很难管理,来说服秦伯。 师:说服(强调“说”的读音),很好呀,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生 25:应该是主要从两方面来游说的。第一个方面是郑国对秦国 的利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第二个方面从晋国对秦国的坏处说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主要说明了晋国的无信 。还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说明晋国的贪婪以及对领土无限止地要求。 第 12 页 共 40 页 师:我们把这几个同学的发言放在一起,理一理,它主要就是从 秦国和郑国的利害关系说明,如果是亡郑的话,结果是什么- “邻之 厚,君之薄也”;如果是放弃攻打郑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