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46592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23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复习导学案(2020年整理).ppt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1) 复习,姓名 【考纲解读】,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预习导航】 知识梳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2 、 杠 杆 的 五 要 素 是 : 、 、 、 、 。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应调节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时仍使杠杆在这个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写公式),它又被称为 原理。 4、杠杆可分为 杠杆、 杠杆和 杠杆。 (二)

2、滑轮: 1、定滑轮: 特 点 : 。, 实 质 : 。,F 移动的距离S 和G 移动的距离 h 的关系 。 2、动滑轮:, 特 点 : 。 实 质 : 。 F 移动的距离S 是G 移动的距离 h 的 。 3 、 滑 轮 组 : 特 点 : 即 可 以 , 又 可 以 改 变 。 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 公 式 : 。 【典型例题】 考点一 杠杆的五要素 【例题 1】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桔子来玩跷跷板。她将 苹果、桔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 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苹果的重力 B.桔子的重力 C.杆对桔子的支持

3、力 D.苹果对杆的压力 【例题 2】如图所示,杠杆在力 F1、F2 作用下处 于平衡状态,L1 为 F1 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 F1 的力臂 L1 及力 F2。,F,F,1,O,考点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 【例题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实验装 置如图所示。 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使它在 位置静止,在这一位置静止的好处是 。若杠杆被支起后,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 杠杆调节平衡后,在此后的实验中 (“可以”、“不可以”)通过旋动两端的 平衡螺母来使杠杆恢复平衡。 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4)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4、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F1l1=F2l2”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原因 是 : 。 (5)如果用杠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验。请分析说明用 这 种 方 法 做 实 验 的 好 处 。 【例题 4】如图所示,用羊角锤把木板上的钉子用最小的力拔出来,O 为支点,请在 A 点画 出该最小动力 F1 以及阻力 F2。(请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三 杠杆的分类 【例题 5】如图所示,人的前臂可视为杠杆,当将茶杯沿箭头方向举起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 是 ( ) A、前臂是省力杠杆,阻力臂变大 B、前臂是省力杠杆,阻力臂变小 C、前臂是费力杠杆,阻力臂变大 D、前臂是

5、费力杠杆,阻力臂变小 考点四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例题 6】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 O 点自由转 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使杆从 OA 位置匀速转到 OB 位置的过程中,力的大小将 ( ) A 一 直 变 大 B 一 直 变 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考点五 滑轮、滑轮组 【例题 7】把质量相等的A、B 两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 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AA 上升BA 下降 CA、B 均静止 D无法判断,【课堂练习】 如图是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用小黑点标出支点,用符号 O 表示,并画出动 力 F 的力臂 l 如图,一

6、轻质杠杆 OA 在力 F1、F2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 是力 F2 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 F1 的力臂 l1 和力 F2 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向下用力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组装滑轮组 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 杆上 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当 A 点挂 4 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的是 ( ) AB 点挂 5 个钩码 BC 点挂 4 个钩码 CD 点挂 1 个钩码 DD 点挂 2 个钩码 下列物品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扫帚 C钓鱼竿 D钢丝钳 如图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厢和砖头所受的

7、总重力 G800 N,推车时,独轮车属于 杠杆,人手竖直向上的力 F 应为 N 学校旗杆顶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 A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C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8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 O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 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 ) A一直是省力的 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C一直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实验前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 (左右)边调

8、一些 调好后,第一组同学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组 实验更方便,理由是 某同学的一次实验数据如下:动力为 4N,动力臂为 6 cm,阻力为 6N,阻力臂为 4 cm, 这个同学由此得到错误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得到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3,【课后反馈】 1、下列物品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扫帚 C钓鱼竿 D钢丝钳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 A 和B 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 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O 为支点,在 A 端施

9、加一个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使用杠杆时( ) A一定省力 B一定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D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杠杆 OAB 能绕 O 点转动,在A 点挂一重物 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 B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F1 BF2 CF3 DF4 6、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箱和物品共重 100N,设此时动力 臂是阻力臂的 5 倍,则抬起拉杆的力 F 为 N。 7、如图所示,张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作出: 杠杆的支点;最省力的力臂;最小力的方向 8、如图所示的曲棒 ABC 可绕 A

10、点的转轴转动,请画出要使曲棒 ABC 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时 所需的最小力的示意图。 9、如图所示为学生用食品夹夹鸡蛋的场景,我们把食 品夹抽象为杠杆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 l1 和 阻力 F2 的示意图。 10、小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 有规格相同的钩码 6 只,弹簧测力计一只,杠杆及支架, 细线,杠杆上每小格距离相等。 小明将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若他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应将该 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已调好的杠杆左端 2 格处挂了 3 只钩码,要使杠杆平衡,除可在 杠杆右端第“2”格挂“3”只钩码外,也可以在

11、右端第 格挂 只钩码来完成。 若杠杆右端不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左端第 3 格处拉杠杆使其平衡。则最小拉力 的 方 向 为 。 如图乙,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杠杆右端第 4 格处向下方拉使杠杆平衡,当拉杠杆的力由 向左下方逐渐变为向右下方拉的过程中,拉力的变化情况是以下选项中的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4,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2) 复习,姓名 【考纲解读】,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预习导航】 知识梳理 (三)功(W) 1、定义:

12、把 与物体在 通过的 的乘积称为机械功(功)。 2 、 公 式 :W= 。 单 位 : ,1J1Nm ;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对物体要有 的作用;物体在 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 (四)功率(P) 1、功率是表示做功 的物理量。把 与做功所用 的 称为功率。 2、公式:P = 单位: ,1W =1J/s。功率的推导公式: 。 3、人骑自行车的功率通常为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 (五)机械效率() 1、定义:把 与 的 称为机械效率。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注意: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 有用 ,W 总 , 。 4 、 影 响 滑 轮 组 机 械 效 率 的

13、因 素 : 、 、 。 (六)功的原理 研究表明,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但要 ,或者可以省距离但要 ,即使使用任 何 机 械 都 不 能 。 【典型例题】 考点六 功的概念、计算 【例题 8】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 A. 提 着 捅 站 立 不 动 B. 提 着 桶 水 平 移 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例题 9】一个重为 10N 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使物体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进 5m,物体 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是 2N。则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是J,重力做的功是 _J。 考点七 功率及其测量 【例题 10】如图所示,甲、乙两名运动员,甲比乙

14、高,如果他们都从地面抓举起相同重力 的杠铃,所用时间也相等,则对杠铃( ),5,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例题 11】体育中考,男生新设引体向上项目如图是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小云同学在半 分钟内做了 12 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已知小云的质量为 60kg,每次引体向上他能将自身重心 提高 0.4m,(g 取 10N/kg)求: (1)小云每做一次引体向上做了多少功? (2)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考点八 机械效率概念 【例题 12】如图所示,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 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

15、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 效率为l,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 W2 ,机械效率为2 ,若 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AWl=W2 l=2 BW1=W2 l2 DW1W2 l2 【例题 13】南京市政府投入巨资,铺设地铁 2 号线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定滑 轮将一桶沙匀速拉到 l0m 高处,沙重 90N,桶重 18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工人做功是多少?(2)此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考点九 探究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例题 14】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 5 次测量,用一 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定前 4 组数据,用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得第 5 组数据,测得数 据如下表:,6,(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1 2,1 2,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 ;根据图 b 中弹 簧测力计可知编号数据应为 N。 由表中第 1、2 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 与 无 关 。 由表中第 3、4 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 与 摩 擦 和 有 关 。 有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